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ID:2733145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_第1页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_第2页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_第3页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_第4页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独特的时代。由于元朝政府在宗教和文化方面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各民族之间呈现出相互交融局面。  政治治理:蒙元政权是一个多民族利益集团联合体  蒙元政权是一个多民族利益集团联合体。中统政权(1260--1264年)初期,忽必烈重用汉臣,中书省宰相半数以上是汉人官僚。山东世侯李璮叛乱(1262年)后,忽必烈疑忌汉臣,开始起用西域人,回族和畏兀儿人在国家经济、军事及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回族人善理财,正投合蒙元贵族搜刮、挥霍财富的心理。阿合马,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人,在世祖时期当了近20年宰相,主掌财政,是

2、忽必烈进行统一战争期间倚赖的经济大臣。畏兀儿人廉希宪文武双全,是朝廷重臣。他的汉学修养很深,“与诸儒讲求事君立身大义,品评古今人物是非得失,焚香鼓琴,夜分乃息”。时人称他为“廉孟子”。另一位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他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深受当地人民拥戴。明永乐初年开始下西洋的郑和也是回族,出生云南,想必是迁徙云南的回回的后裔。忽必烈政权后期,还谨慎地起用了一些南人,如宋宗室后代、大书画家赵孟俯。此外,朝廷中很可能还有一些欧洲人充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中就自称曾在扬州做过三年地方官。  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优秀人才在政府各部门中工作

3、,他们在中原生活多年,学习吸收汉文化养料,同时也将本民族的语言、习俗带到中原汉地,从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宗教信仰:元代奠定了中国五大宗教并存的格局  在元朝中后期,朝廷(特别是后宫)里有不少高丽人,这给元廷带来些许异域风情。高丽曾被视为元朝的一个行省,许多方面受中原的影响。忽必烈手下儒臣郝经写过一首诗,形容这种影响:“高丽立国千余年,跨山连海东北偏。文物制度慕汉唐,衣冠礼乐如中原。”  除上所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还特别表现在宗教信仰方面。蒙古族信仰萨满教,但在民族扩张和迁徙过程中,蒙古人并不排斥其他宗教信仰。马可.波罗称,忽必烈把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基督教的耶稣和

4、犹太教的摩西称为四大先知。可见蒙元贵族对各大宗教采取了宽容态度。  蒙古时期伊斯兰教徒进入中国主要是由于蒙古西征引发的。一方面在中亚的各蒙古汗国后来大都伊斯兰化,另方面蒙古军西征东返时带回大批伊斯兰教徒,他们多是商人和工匠。元初大都有回族三千户,有“元时回族遍天下”之说。据张国刚、吴莉苇着《中西文化关系史》,元灭南宋后,开封的犹太人在朝廷支持下建犹太会堂,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到明朝时,开封犹太人约4000—5000人,有人还经科举考试进了衙门做官。也里可温、罗马天主教在元朝也有一定的传播,元中央机构有掌管也里可温的崇福司。忽必烈曾派马可.波罗父子作为信使与罗马教廷进行联络。忽必烈死后,教皇的特

5、使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孟德高维诺的约翰来到大都,并在大都建立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区。元时,南方的泉州是天主教徒较多的城市,他们从海路来到中国。  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写过一首《自笑》诗:“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意思是说,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在当时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植。忽必烈曾让藏僧八思巴传授灌顶,让他造蒙古新字,又任他为帝师,兼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僧俗事务。蒙古族文化中藏文化元素居多。帝师在朝中地位尊贵,《元史.释老传》形容这种尊贵说:“百年之间,朝廷所以礼敬而尊信之,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因为这种尊贵的地位,使得后来在汉地的僧徒越来越腐化

6、霸道,造成了不良影响。位于北京西城、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元朝建筑白塔寺(妙应寺)就是一座喇嘛塔,设计者是尼泊尔人阿尔尼格。元时道教也有很大发展,如果说丘处机不远万里赴西域拜见成吉思汗颇具传奇色彩,那么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进入全盛期,就是实实在在的事了。  宗教信仰是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在元代,世界各大宗教及中国本土的各教派共存共荣,自由传教,相互影响,可以说奠定了今日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的格局,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宽容大度的民族。  文学艺术:“元西域人天资学力,不让汉人也”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文化博

7、大精深。元时许多从西域来的回族和畏兀儿人经过长期学习,积淀了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他们中间不少人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大学者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中感叹:“元西域人天资学力,不让汉人也。”  高克恭,回族人,字彦敬,号房山,元初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春山晴雨图》、《林峦烟雨图》。他住在燕京,做过刑部尚书。萨都剌,回族人,字天锡,号直斋,元末著名诗人。他的《上京即事五首》描写上都(今内蒙古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