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ID:27323687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摘要:西部民族地区在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和谐贵州”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例,着重讨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与特色定位及实现步骤等共同性问题。关键词:和谐社会;目标定位;民族特色中图分类号:D6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02-0049-06自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潮。借西部大开发及和谐社会目标建设的时代契机,贵州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创新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

2、供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存在诸多尚需探讨的共性问题。一、“和谐贵州”建设进程的基本状况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目标,其建设是一个历程,它凝结了过去及将来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成果。“和谐贵州”的目标建设实际上是基于“小康贵州”目标的建设实践的。2006年1月贵州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正式把“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标志“和谐贵州”建设己步入实质性阶段。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谐贵州”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纵观而言,“和谐

3、贵州”建设突出体现于如下方面: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贵州搭乘西部大开发快车,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029.9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42亿元,年平均增长10.2%,比“九五”时期增幅高1.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增长了58.3%[2]。GDP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度开始增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1%的行政村通简易公路。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

4、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842万千瓦,是建国以来前51年总和的1.7倍。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贫困人口从十多年前的1000多万人减少到260万人。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促进了卫生监督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省基本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在普及两基的教育实践中,贵州尤其走在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前列。1.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生产方式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

5、向集约型转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6.3:38.0:35.7调整为2005年的18.5:42.4:39.1。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以能源工业为支柱的地方重点与优势产业、旅游业为基础的服务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经济结构开始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7.8%,社会行业结构、职业结构较之过去开始合理化。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受到重视。以贵阳市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的突现,“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及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双边合作,使区域经济结构开始得到调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了7.7%。,人口

6、结构、家庭结构开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要。城乡结构有所改善,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6.9%,城乡对立的“二元”局势有所缓和。人才资源及开发、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受到重视,社会阶层化与多元化程度开始呈现。1.生态立省西部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提出了资源利用、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的重大现实课题。2004年,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六大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5%

7、以上,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开发与保护为贵州开拓生态旅游、创造优越的旅游环境提供了契机。开始试行循环经济的工业发展模式,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式发展,探讨建立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机制。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开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和谐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2.新农村建设与文化多彩化2001年幵始在遵义推行的“四在农家”行动,2005年开始试行的“百村试点”项目,这些新农村建设活动,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促进了村级文化建设,倡导了先进农村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