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ID:27311065

大小:57.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_第1页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_第2页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_第3页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_第4页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06-0-03.、八—1—.刖目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的基奠,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中华儿女,作为艺术精髓发源地的山东淄博人,更是身兼重任,应将我们的地方戏曲艺术发扬光大。“五音戏”作为山东地区独有的地方剧种,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积淀着山东人民的智慧和经验,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责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但面对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及文化形式的繁纷变化等

2、种种原因,致使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制约与影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广大的青少年中学生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新一代传承者与实践者,也正是因为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本次的调查研究将会把主角定向于这一年轻群体。针对淄博中学生对于本土剧种“五音戏”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这将会通过侧面进一步来反映当代中学生大致的思想动态、道德水平、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并且还能够直接反映出当下中学素质教育所存的不足之处,继而更好地加以巩固与完善。本次调查意义重大而特殊,它关系着对于中华民族精

3、粹的传承与发扬;关系着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发展趋势;还将关系着如何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笔者作为山东淄博人,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来自家乡的剧种“五音戏”,自始至终都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对于它的发展与传承状况,均有着特别的感受及浓厚的兴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山东淄博地区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土中学生对本土剧种的认知状况以及当下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于传统艺术文化融入课堂而存在的问题。并会根据调查所收集的信息和搜集的资料进一步进

4、行整合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土剧种“五音戏”的传承提出参考性建议。、关于调查山东淄博中学生对五音戏认知现状的背景1.五音戏概况在我们广阔而富饶的齐鲁大地上,一直以来都闪亮着一颗璀燦的地方戏剧明珠五音戏。它起源于山东章丘,发扬兴起于淄博等地,旧称肘鼓子戏,是在“秧歌腔”和“姑娘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邓洪山、霍俊萍等。五音戏的题材大多以百姓的真实生活以及家庭伦理道德为主,它以淳朴风趣的言语、婉转细腻的腔调、通俗生动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表演而著称。并且,因为五音戏是儒家思想发源地的地方戏曲,所以其本身还带有着

5、一种浓郁的本土特色中和尽善、适度理性之美,这个特色也一直贯穿于整个五音戏戏曲风格之中。五音戏代表作有《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云翠仙》等。据了解“早期的五音戏班由五人组成,一人击乐器,四人演唱,因此称为“五人班”、“五人戏”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著名演员邓洪山录制唱片时,将“五人戏”误打为“五音戏”,从此改称为“五音戏”。”①因为所流传各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的不同,五音戏被大致分为了东、西、北三个路线。但又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五音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西路被专业的戏曲团体所继承,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6、。”而东路和北路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②它是当地发展的历史见证,在其发扬传承的过程中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它是地区精神风貌的直接反映。2.地方戏的发展及现状中国戏曲历史渊远,博大精深。它将中国文化今C艺术的精髓集于一身,是我国文明历史的绚烂明珠,它也是世界上极具独特性的戏剧艺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之间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文化、语言、习俗等,所以

7、在这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中铸就了现如今除了京剧以外的三百多种地方戏,它们均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历经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不断沉积与历炼并且大都来自民间,因此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品质。它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凝结着各地域间不同的民风习俗。也正因如此,从而成为各地域之间大众热衷的演剧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集体表演性的活态式传承方式,其中大都以各地域不同种类方言进行表演,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能真实直接地反映着各地域的民生品质与精神风貌,所以被誉为浓缩着当地历史风俗的“活化石”。中国戏曲的形成过

8、程十分漫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正式被确立于宋代,繁荣发展在明清。清中叶后,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这种社会稳定安宁、人们丰衣足食的生存大环境下,百姓们对文娱的渴求也日趋增长,进而发展了各地民间艺人口头上传颂的的俚俗词曲、传奇传记,神话故事等。后来它们又开始以简朴、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了起来,这些形式逐渐在鼓楼街巷、集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