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

ID:27305374

大小:16.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_第1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_第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_第3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4《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1、学

2、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三、

3、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4、,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1.学生先读通课文。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3.夯实重点字词。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

5、情况四.教师引导,强化对内容的理解。1.同学范读课文。2.用中的原话回答。剑掉到哪里?——“自舟中坠于水”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不能。为什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

6、得了不少经验。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