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

ID:27295959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_第1页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_第2页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_第3页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_第4页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传媒娱乐化的反思及其应有价值追求摘要:当前盛行的传媒娱乐化的文化实质是媚俗,媚俗的传媒娱乐化导致了诸多文化弊病:它既缺乏对人本身价值的深层次尊重与关怀,又缺乏对严肃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在思想内涵与审美品味缺失的同时,还对道德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后现代性消解。事实上,当下的传媒娱乐完全异化了传媒的娱乐功能,它夸大了娱乐功能在传媒实务中的地位,以至于偏离了传媒娱乐功能的初衷。真正好的娱乐是健康的、美的,也是法律许可与道德认可的,而且也是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娱乐。关键词:传媒娱乐化;媚俗;后令F代性;道德一、低俗传媒娱乐化的实质是媚俗娱乐功能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然而,近30年余来,

2、我国的传媒娱乐化浪潮却日渐走向了低俗化、琐屑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的歧途。有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传媒娱乐化的偏失根源在于传媒市场化改革的缺失。也有研宄者甚至认为,低俗化、粗俗化的传媒娱乐化导引了低俗化的社会风气与品格,治理当下社会文化的粗鄙之弊应当从治理传媒娱乐化入手。这两种观点都道出了当前我国传媒娱乐化弊病的某些方面,但都没有真正揭示出当下传媒娱乐化的文化实质。确实,从传媒娱乐化的进程看,传媒娱乐化与传媒市场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传媒市场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初,其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财政部批准的《人民日报》等八家报社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报告。自此,我国传媒行业就开始了

3、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转变,即在不改变传媒国有制的前提下,国家财政逐步减少经费投入,此后更是推出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政策。在后来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把这种双轨制的改革解读为传媒乱象,包括传媒娱乐化的原罪之源。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赋予传媒以双重身份或属性:一方面,“事业单位”彰显的是媒体在体制中的“国有性质”,是为公共服务的社会舆论机构,其定位是在政治方针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舆论引导者以及主流价值的道德教化者;另一方面,“企业化管理”强调的则是媒体的产业属性,即其作为自主经济主体的属性。这意味着媒

4、体必须通过自主创收以谋求发展。在实际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中,媒体的产业属性及其作为经济主体的经济创收功能被片面夸大,甚至被奉为传媒运营中的主导性、决定性方面,以至于凌驾于它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舆论机构属性之上。与之相应的是,许多媒体都将自身的经济效益原则凌驾于公务服务原则之上,表现出了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换句话说,相当一部分传媒机构在片面强调其产业属性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忽略了自己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舆论机构的属性及基于此的责任与应当。然而,把当下的传媒娱乐化完全归因于传媒市场化的理论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当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传媒在双轨制下的身份或属性并不是必然对立的:当代社会主义中国

5、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在于国家政治生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这种宗旨贯彻到传媒实务中就应是媒体以服务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为最高目标。在市场化的理论中,满足受众需要即意味着得到其关注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进而能从市场占有率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理论上讲,在为公众服务的社会舆论工作方面成就卓越的媒体,其作为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同样可以很出色。由是观之,传媒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媒体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同样,传媒市场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传媒娱乐化相关,但它却不是传媒娱乐化的最根本原因。也有学者在批评传媒娱乐化时指出,传媒娱乐化引导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低俗

6、化社会风气与品格。这种解读探察到了当前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文化认知、社会教育乃至于行为的决策与品格的塑造等方面的强势影响,但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社会文化对传媒更为本根性的文化导向性。从文化的层面审视,娱乐化浪潮能得以成为潮流,其本身说明这种娱乐化尽管低俗、庸俗甚至粗俗,但其趣味、品味却是拥趸甚众,这种文化态势表明:传媒引导大众文化趣味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大众的娱乐化需求也是当下传媒娱乐化的原动力所在。这即是说:当前传媒低俗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的娱乐化浪潮其实是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互动的产物,而不只是传媒单方面的主导。至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低俗化,可深宄至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

7、转型: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前现代向现代、由封闭的一元性社会向开放的多元性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研宄表明:在社会转型时期,公众的社会心理往往趋于脆弱甚至迷茫无助,并会伴随着产生诸如“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躁动化、无责任化和浮夸虚假化”的“病态社会心理”①。在这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支配下,人们更倾向于强调感官刺激、消遣娱乐而无视精神净化。娱乐化的信息因此更受受众欢迎,而且,越是低俗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的信息,其受追捧的程度亦越高。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