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8791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核心和关键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了积极的探讨。创新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高等院校要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教育。江*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2、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我院王乃平院长在《WTO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一文中指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核心和关键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此,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1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创新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创新,是指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具有解决
3、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复杂、迷茫、艰苦的情形中有所发明、有所突破。它要求人们具备丰富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求异本领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它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纵观以往的中医药教育,多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是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求得生存的首要条件,纯记忆型的智力必然会普遍贬值,而想象力、创造力
4、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中医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的创造力,其功能应从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受教育者的智能,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创新教育的前提,把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创新教育的保障,不断优化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手段,尽可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知识素质的劳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2充分应用化学史中的创造典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史明志,激励创新。化学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它对
5、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中,不乏有创新的典范。如在讲到《有机化学》第八章《芳烃》时,讲述了凯库勒座在马车上突然发现了苯环结构式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家创造性发明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3积极引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科技的研宄成果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对象之一,通过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的介绍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欲望。如在讲到《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时,讲述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事迹
6、(手性药的合成),同时,也讲述了反面教材“反应停”灾难事件(孕妇服用后使婴儿致畸的手性药),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4巧设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一个不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就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大部分是集中性思维,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课堂
7、练习,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给出某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式,让学生归纳该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结合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进行解释。给定一个化合物,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路线进行合成,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5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分子模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到《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中的对映异构体部分时,同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分子模型来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分子模型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对映异构体的命名和表示方法,并总结费歇尔投影式中基团交换时构型的变化规律。既让学生弄清了
8、立体化学的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6积极利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基本操作训练课程中,不但要学生掌握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组装替代装置。有时,在同一小组实验中,同时让学生采用两种实验装置。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7积极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