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

ID:27174099

大小:63.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1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_第1页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_第2页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_第3页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_第4页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台湾意识演变过程中的台湾青少年民族认同感发展内容摘要在两岸互信和共识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横亘于两岸之间几代人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对立或敌视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仍有可能在两岸多渠道、大规模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凸显出来。大陆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关注台湾“民心”和“民意的顺畅通达;同时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加强资讯和媒介的沟通,增强青少年工作的力度,以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键词台湾意识台湾青少年认同感归属感自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国共对峙到XX年相互释放善意达成“三通”成果,两岸走过了风风雨雨60年。在一个甲子

2、的历史轮回中,彼此的隔阂、对立、冲突和敌视并未因“三通”协议的达成而随风飘去,在两岸互信和共识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横亘于两岸之间几代人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对立或敌视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民族教育仍有可能在两岸多渠道、大规模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凸显出来。尤其值得高度警惕的是,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并非坦途,国际社会时有暗流涌动。日本近年来正逐步加大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最近,日本驻台代表斋藤正树公开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其用心所在,诚如戚其章先生所言,“是妄图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达到牵制分裂中国的目的”。[1]因此,在两岸“三通”目标实现后,最需

3、要关注的是,台湾民众“民心”和“民意”的顺畅通达。今天,在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体认“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时刻,我们更有必要站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了解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重新审视两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促进两岸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民族情感、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台湾意识的发展与演变台湾著名学者黄俊杰认为,“台湾意识”的核心在于“认同”问题。“认同”问题既有其后冷战时代世界史的普遍意义,又有台湾所独具的特殊意义。“台湾意识”内涵复杂,至少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两者之间互

4、为依存,不可分割。台湾意识形成于马关条约之后,一开始就与祖国情怀紧密相连。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败北,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为反抗殖民统治,维护固有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台湾同胞奋起抗争,本土意识油然而生。初始的台湾意识就是通过争取保存汉文教育的形式而呈现出来的。它既是台湾同胞用以对抗日本侵略者文化压制的利器,也是民众要求自身在台湾本土当家作主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政府迁台后长达38年的戒严统治,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政治、经济长期的决定性影响与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等主客观条件,“台湾意识”经一批流亡海外与国民党持不同政见者的强力运作而演变为背离

5、祖国的“台湾独立意识”,使原来反帝、反殖民统治、缅怀祖国并维系汉文化命脉的多重文化内涵蜕变为“反中国霸权”、“反中国并吞”的政治主张。了解“台湾意识”演变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台湾同胞的理解,并设身处地去体认其思维和心路历程。在台湾同胞看来,“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台湾400年自立自强的辛酸与血泪奋斗历史是分不开的。从清初的海禁政策,到清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400年疏离,100年隔绝,50年对立,最终形成了民众高度自我保护的“台湾意识”。黄俊杰在其XX年所著的《台湾意识与台湾文化》一书中指出:从明清、日据、战后到最近10年间,“台湾意识”历经变化,但

6、均在政治史之具体而特殊的脉络中发展。早期的台湾只存在作为地方意识的漳、泉意识,到了日据时代,由于居于殖民者论文联盟整理地位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台湾意识”逐渐形成。日据时代的“台湾意识”既是反抗大和民族的汉民族意识,又是反抗殖民主义者的阶级意识。光复以后,尤其是1947年二二八事变以后,在当时国民党权威统治下,“台湾意识”与省籍意识结合并受到省籍意识的渗透,以反对由大陆籍人士为主的国民党为主要内容。1987年7月戒严令废除以后,“台湾意识”的内涵又经扩大,包括台湾社会中的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及原住民,成为相对于中国大陆而言的新的政治意识。在这种新的政

7、治意识中,“反共”、“反专制”是其重要内涵。而面对统一问题,台湾民众最担心的是社会公正与平等地位的缺失。民进党执政以来,利用历史制造“悲情”,长期推行渐进性台独政策,极力实施所谓本土文化的民众教育,他们随意篡改历史,割裂台湾与大陆的渊源,激化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排斥与敌对情绪。1994年,李登辉颁布“修正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大幅度削减中小学生学习中文的时间。同时,语言的使用也呈现出政治化的倾向,闽南话一度成为本土意识的代名词和重要载体。台湾南部的部分小学,闽南语已作为正式语言学科登堂入室。虽然这种政策以本土化为宗旨,但对台湾一代新人民族意识的培养,影响深远,

8、消极作用不可低估。据了解,目前台湾20岁以下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所知甚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