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55340
大小:5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研究和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研究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提出护理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观察其心理变化,分成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同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解除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依赖感及消极自卑感,使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除其思想压力,以增强治疗效果。【关键词】脑血管;心理分析;护理体会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29-01随着社会向老龄化发展,脑血管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
2、上升。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和机能衰退,脑血管硬化,病后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反应。诸如: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恐惧感、固执己见等,直接影响疾病治疗及康复。临床工作中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取得很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2011年1月〜12月,本院内科共收治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52例,其中脑梗塞32例,脑出血20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0〜81岁,70岁以上有26例,50〜69岁21例,49岁以下5例。治愈23例,好转20例,未愈7例。除死亡2例外,其余50例在综合治疗期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病态心理,护理工作应针对不同类型
3、患者,结合不同心理障碍、文化背景,性格特点,通过系统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正确讲解诱导。2心理分析2.1焦虑不安型:部分病人因患急性脑血管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刚稳定就考虑事业和前途,家庭经济及子女就业安排等,心理负担过重,因而产生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等情绪。2.2消极自卑型: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恢复期延长,家庭不但要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还要安排人员陪护来料理其衣食起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常常很消极,很自卑,自己将来能否重新说话,重新活动自如,每想起这些会暗自垂泪或沉默不语,内心极度消沉,悲观,不愿积极配合治疗。2.3恐惧依赖型:部分知识分子或稍懂医道的
4、人本身症状不很重,听到或看到同病室中和自己疾病相同的病友病情加重或死亡,就以已比人,思想上产生恐惧感,不愿从事任何活动,产生一切信赖医务人员或家人的心理,有时甚至连力所能及的翻身、洗脸、进食也要别人照顾,时间长了,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恐惧害怕心理愈加明显。2.4固执己见、情绪暴躁型: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脑功能受损,性格情态方面发生改变,变得易激惹,固执己见,性格暴躁,常常会无名发火,甚至喊叫吵闹,拒绝治疗。3护理体会3.1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焦虑不安型患者我们针对病情和具体情况予以引导,讲清疾病恢复需要一定的过程,恢复期间,焦虑不安,忧心
5、忡忡只能使病情加重或康复时间延长,帮助他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和痊愈,要正确对待疾病,打消各种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早曰康3.2对于消极自卑型患者,医务人员态度应格外亲切,不能有丝毫的怕麻烦或嫌弃之意,安慰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信心,告知他们消极的情绪使人的生理活动失去平衡。相反,愉快的情绪对生命活动产生良好的作用,要用稳定、温和、接受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帮助病人消除悲观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康复治疗。3.3对于恐惧依赖型患者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讲清病情易加重,复发的诱因,防治手段、讲清不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不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不
6、但不利于疾病恢复,而且原有的功能也会逐渐衰失,鼓励病人适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亲临现场,使病人在活动中有安全感,逐步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3.4对于固执己见、情绪暴躁型的患者,我们要主动、热情和蔼可亲地与他们交往,要谅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态度平和,不要与病人计较,要宽容大度,循循诱导,因势利导。以熟练的护理技巧,热情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取得病人的信任,使他们的情绪稳定,得到早日康复。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产生的情绪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效果也有不同。患者在发病早期
7、,由于突然偏瘫失语等障碍,常产生悲观和急躁情绪,但要求康复欲望很强,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总之通过认真细致地临床观察,及时恰当地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消除脑血管病患者的多种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