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47544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解析建筑与情感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析建筑与情感表达摘要;建筑是人类有意识的营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就不是通常所说的空间本身了,而是富含人类情感表达意义的空间。可以说,正是基于表达情感的需耍,建筑才之所以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建筑,才获得更高层次的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依据。关键词:建筑;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51-01一、情感需要的建立与初步发展在最原始的洞穴建筑阶段,人们己经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穴址,并在原冇穴址的基础上做出或铺设地面或砌筑围墙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改造。此时意愿的0的主要是为了遮风挡雨,免受禽虫袭扰的基本生理需要。原始社会里然生产力水
2、平极为低下,然而这个基本生理需求往往会不断得到满足。在满足的过程之中,原始人必对自己营造的住所倍感亲切,随之而来的安全感的满足应运而生并被提出来作为其继续营造活动的基本目标。随着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强,人们由生理需求而又派生出多种表现形式的基本的情感需耍。如原始社会洞穴壁画的大量存在即是寄托了人们对于狩猎成功的期望。又如原始洞穴住区中生活区,公共集会区,丧葬区的分制出现除了要满足功能上使用的方便以外,亦是原始社会共同协作劳动,族群内部欢快和谐的情感体现。尤其是丧葬采取独特的群体合葬方式体现了原始人对归依群体的强烈情感取向。同时,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掌握的技术的进步更进一步保证了这些不断
3、发展的多种情感需要的完满实现。在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中所显示的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经采用木骨泥墙在依水的平地上建造房屋并用火烧固结。人们不必再受天然洞穴及其所带来的一切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了。营造活动自主性的加大便会更加积极地,全面地促进体现人类情感需要的实现与不断发展。同时在此遗址中,主要出于美化考虑的内墙抹灰的出现说明此时建筑己经被寄予了人们对于美化自身环境的主观愿望。审美需要的萌发标志着建筑从功用意义向艺术意义的飞跃。总之,在同自然争取生存条件的长期斗争中,人类对自己经营的环境总是不断的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期望。承载着人类情感表达特征的建筑也因文明形态的发展,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而被不断
4、赋予新的意义。二、情感需要的表达建筑作为一个复杂的空间建构系统,一方面以有机组合的整体形式而存在,另外一方面其各构成空间的组成部分往往又可作为人们具体可感的相对独立形式存在。这两方面的存在使得建筑表达情感成为可能。而由于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针对建筑形成的种种约定俗成的指示与象征意象又使得其表达情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简单的说,建筑各基本组成部分与整体均有自我意义的存在,在这个存在的基础之上都可以在习俗的定势下产生各自的而又主旨大同的联想来。在这二者的关系上,建筑各组成部分部件就好像话语的一个个单词甚至是字母一样按照为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的语法规则而采取特定的组合方式形成整体去表达这些需要
5、。对于为什么采用这样那样的语法规则去排列组合则是人类习惯为常的行为。情感需要敁然只是人类多种需要中的一种需要,然而针对具体不同的情感需要又必会采用不同的语法规则去调节基本建筑元素的关系,从而产生不同情感影响下的不同建筑形象。以故宫午门的建筑为例,首先午门在整体上是一个工整的,严谨的,呈两边对称的城楼存在。在组成细节上,飞檐上的走兽,宫墙上的色彩,门洞,柱,梁等均以自己特定的独立意象呈现出其实体的存在。另外,屋顶,门墙,梁柱的形制,各组成部件的色彩组合均构成一个个基层的言语系统。三、结语建筑表达人类情感需要是客观存在而又必须重视和提升的。建筑发展的历程表明,文明与荒蛮时代的建筑的真正
6、区别之一便在于其是否以及如何体现了人类的情感。建筑符号表达的认识显示,建筑本身的符号构成与符号表达意义的特点造就了表达情感的可能性与多元性。以往,尤其是由工业革命所促成的现代主义兴起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常常受功能主义的迷惑,建筑满足情感需要相当不受重视。建筑发生发展及建筑符号表达的事实均证明该想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妄言。就是坚决避免建筑之中流露个人情感色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得罗,其理性主义的采用预制板,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设计也多多少少体现了其极少主义的,简单化的主观价值取向,并旗帜鲜明的提示着整个新时代的审美趋势。而其“皮包骨”式的玻璃幕墙形式为战后美国富裕的商业社会推广,从而使
7、玻璃幕墙式成为大量办公建筑理性,冷漠,气势压人,不尽人情的情感表达的象征。为了突破国际主义的单调,苍白的形式所带给人们的情感满足的营养不良,60年代末,各种建筑流派纷至沓来并近乎混乱的发展了起來。而在如今严重物质化的商业社会里,建筑往往又流于形式主义的表现而缺失人情关怀。混乱,迷失,冷漠的建筑环境仍然不断霸占着城市的地缘。在后工业时代,人们呼唤温情的回归,人们要“诗意的栖居”。面对如此矛盾,设计界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设计师在新情况下更任重而道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