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ID:2710002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_第1页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_第2页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_第3页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题导入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对导入的方法感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主导作用,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因为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看问题比较全面,教师在导入新课题时采用直接导入法,更能突出主体,点出课题,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并对新内容感兴

2、趣。  例如,在讲证明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在进入课题时直接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板书出来,并告诉学生单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函数单调性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定义证明之后,才能确定。随后教师及时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证明,学生很快就能接受,并能理解本课所学内容。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对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很有帮助。  二、采用回顾复习导入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回顾复习导入法导入新课内容。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的内容多了,学过的旧知识也比较多,而且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在

3、导入新课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再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讲解。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不但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点,而且也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点一步一步进行吸收和理解,能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启发数学思维,增强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反函数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相关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告诉学生,任意一个函数y=f(x),不一定有反函数。如y=x2(x∈R),由y=x2,解得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函数值y,有两个x值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定义,所

4、以y=x2(x∈R)没有反函数。因此,只有当函数y=f(x)的对应法则f是从定义域到值域的一一映射时,它才存在反函数,而且是唯一的。通过这样的函数例式,引进反函数的概念。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支点,就能清楚地了解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快速了解反函数的定义。  三、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法  疑问和惊奇是大家进行有效思维的开始。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问题,并能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是现在高中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时,可以有意创

5、设问题情境,让疑问成为悬念,并提出一些与所导入的新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来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余弦定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都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要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c2=a2+b2,提问: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而在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是否是c2=a2+b2-x?与此相似钝角三角形中的三边的关系是不是c2=a2+b2+x?如果上面这些关系成立的话,那么其中的x=?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对勾股定理的设疑中导入余弦定理的推证,进

6、而正确理解余弦定理。  四、采用类比导入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类比导入法也很常用。在讲解新知识时,如果与学过的知识相类似,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引入新课题内容,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特征的理解,就容易接受新课题内容,从而自然地完成新旧知识点的过渡。  例如,在讲对数、指数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通过类比导入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数和指数的方程式的解法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  五、利用名言、名句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精炼的名人名言等,导入新课题内

7、容,能体现出数学的美感。  例如,在讲平面时,教师可事先把古代名人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都学过,感到很新颖,不知教师下一步会做什么,都会看着黑板低声默读起来。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诗中水面初平中隐含了平面的概念,古人都知道,难道我们连古人都不如吗?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进一步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导入时一定要做到平和、自然,要富有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

8、所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