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81837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沁园春 长沙1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教学重点】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教学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的体悟。【教学思路】 这首词是语文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
2、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课型及方法】1、课型:诗歌讲读鉴赏课2、方法:播放录音、反复诵读、教师讲解【课时安排】 1课时一、导入:二、题解:(提问:回忆词牌作用,问本词词牌和题目)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 ,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
3、同词牌规定的 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联系《沁园春 雪》)。长沙是题目“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三、学生齐读 注意读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
4、飞舟(è)四、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五、
5、播放录音,欣赏一下毛泽东的手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六、朗读、领会,品评、鉴赏。上片:(一)起三句:注意“独”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有语序倒装,有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师:说得不错。我们叙述事情的习惯一般是先说时间,在说地点人物最后在说情节。“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者其他的词语呢?(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
6、气概。)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三句,在来看一看这三句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独立寒秋图)(二)分析湘江寒秋图 :注意:“看”字统领一个“看”字,领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师:对,共7句。这在诗词中这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次,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在朗读的时候 因为“看”是领字,所以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
7、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师范读此7句)。现在大家再齐读这7句(生齐读)。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有谁能找出它有哪些意象? 山、林、江、舸、鹰、鱼师: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对,是“远眺”,(师演示)这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这是“近观”, 师演示。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又是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写的是“低景” (师演示)师:真是“远近高低
8、各不同”啊! 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