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77271
大小:1.09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1
《南北朝乐府歌辞与鲍照拟乐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北朝乐府歌辞与鲍照拟乐府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南朝乐府歌辞南朝乐府歌辞多被宋人郭茂倩辑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还有一部分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主要是晋宋时期长江流域汉族人民的民间歌谣,现存约500首,以“吴歌”、“西曲”为主。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大部分是商业发达的城市里的产物,主要反映了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感情,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及一般市民之口。吴歌产生在长江下游,以当时首都建业(后称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以东晋和宋的作品居多,原为徒歌,采入乐府后才配乐演唱。西曲产生在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时代较晚,以
2、齐梁居多。南朝民歌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情歌,且多为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五言四句,为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双关隐语,增加了语言的活泼与委婉。《吴声歌曲·子夜歌》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
3、柏,君情复何似?题解《吴声歌曲·子夜歌》题解《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子夜歌群中的特殊作风,乃是建筑在一个声义双关的基石上。他们如果要表现一种意思,常常喜欢找些事物或事象,在声义双关的条件下,融合起来,达成一片,作为比喻。这样,便觉得极有意义,耐人寻味。……这种写法,首先要想到一个可以巧相关合的事物或事象作材料。这种材料必须能够包括‘因声见义’和‘因事见义’两个条件,即务必能使声义双关。他越浑成越好,越切
4、合越好,越通俗越好,越是眼前面的东西越好。譬如‘匹’之为‘配’,丝之为‘思’,‘梧’之为‘晤’,‘藕’之为‘偶’,‘簾薄’的‘薄’谐为‘厚薄’的‘薄’,大概都是当时本有此等俗语,故被作者采用了。后来八十九首的《读曲歌》竟有半数以上是这样写的。花样翻新,无奇不有,更是洋洋大观。(《游国恩学术论文集·再论吴声歌曲中的子夜歌辞》)《西曲歌·作蚕丝》柔桑感阳风,阿娜婴兰妇。垂条付绿叶,委体看女手。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多。题解《西曲歌·作蚕丝》题解《作蚕丝》,乐府
5、《清商曲辞·西曲歌》名。《乐府诗集》所引《古今乐录》云:“《作蚕丝》,倚歌也。”倚歌无舞,是一种在乐器伴奏方面“悉用铃鼓,无弦有吹”的歌曲。诗共四首,以春蚕为喻,借蚕丝的生成、制作为象喻,表明自己不惜为爱情舍弃性命,是一组热烈缠绵的情歌。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以后,黄河及其以北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歌谣,主要是“鼓角横吹曲”,即军乐;其内容比较广泛丰富:有的表现北方景色和风俗,有的反映战争和流亡,还有一些大胆泼辣的情歌;感情直率,语言质朴,风格刚健豪放,与南方的艳丽柔弱大异其趣;除五言四句形式外,还有一些七言四句,对七绝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南朝乐府民歌选读之二华
6、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题解诗意与艺术欣赏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朝乐府民歌选读之三题解诗意与艺术欣赏《西洲曲》诗意与艺术欣赏闺人相思,托物寄意。通篇不见“情”字,而
7、处处写情,天真稚气,悱恻缠绵。韵律优美,声情摇曳。接字钩句,韵随意转,声逐情移,似断还续,浑然一体。长篇乐府抒情诗的滥觞之作,影响深远。“《西洲曲》摇曳轻飏,六朝乐府之最艳者。初唐刘希夷、张若虚七言古诗皆从此出,言情之绝唱也。夫艳,非词华之谓,声情惋转,语语动人,若赵女目挑心招,定非珠珰翠翘,使人动心引魂也。寻其命意之由,盖缘情溢于中,不能自已,随目所接,随境所遇,无地无物,非其感伤之怀。故语语相承,段段相绾,应心而出,触绪而歌,并极缠绵,俱成哀怨。”(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西洲曲》题解这首歌辞属《乐府诗集·杂曲歌辞》,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