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思考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分别由“异化”和“劳动”两个概念组合而成。在哲学史上黑格尔首先将“异化”概念作为哲学概念来使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劳动”视为经济范畴,经济学家斯密在国民经济学的研究中对“劳动”概念作了重要解释。因此,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四个规定:第一,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1]91。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支配和使用的对象,现在却
2、成了工人异己的力量,“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90为了深刻理解异化的概念,《手稿》对“对象化”和“异化”两者进行了比较:任何人类的劳动都属于对象化的劳动,在劳动中产生的结果都要对象化成为人类劳动的产品。但是,当劳动产品成为异己的压制和支配劳动者的一种力量时,在这种情况下,称之为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
3、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1]91-92。在这里,工人的劳动不但属于对象化的劳动,而且是属于异化的劳动。而作为劳动的结果的劳动产品,对工人而言,却是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第二,工人同其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一种充满自由和富有乐趣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活动变成了一种异己的使工人感到不自由不快乐的活动,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
4、神遭摧残”;“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在这里,工人的劳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转变为一种压迫自身的异化劳动,成为一种与工人相对立的力量。劳动既不属于工人本身,工人在劳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第三,人同其类本质相异化。在谈到人的类本质时,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96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因为还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将人的本质与人的类本质等同起来,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
5、异化劳动,由于既使自然界,同时,又使人本身,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它使人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劳动本来是人的意识和思想转变为物质的现实过程,它体现了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异化劳动却使这种活动与人相异化,把人的类本质贬低为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和工具,人与动物没有了区别。第四,人同人相异化。《手稿》时期的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一样,认为“人是对象性存在物”,认为如果要认识人与他人的关系,首先必须认识人
6、与其自身的关系,人与其自身的关系如何,那么,人与他人的关系也是如此。“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1]97-98因此,由前面三个规定可以推导出第四个规定的成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人同人相异化的最集中和最典型的表现。对于异化的感受,工人和资本家完全不同,工人感觉非常痛苦而资本家感到十分满足。可以看出,前两个规定是经过经济学上的实证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而后两个规定则是通过人本主义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7、。那么,是不是所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都是异化劳动呢?还是仅仅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是异化劳动?笔者认为,异化劳动仅仅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是根据“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做出的判断。通过以上的分析,异化劳动的主体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创造劳动产品的工人(无产阶级),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存在真正意义上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没有什么财产,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才能维持生存。因此,“异化劳动”的主体是无产阶级(而非任何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成为“异化劳动”概念外延的判断依据。第
8、二,“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条件下所特有的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