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

ID:27040338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_第1页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_第2页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_第3页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_第4页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关键词】微透析;,,回收率;,,应用摘要:该文介绍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微透析探针的类型,对常用测定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方法的优点缺点进行了比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透析技术的应用进展,显示该项技术在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微透析;回收率;应用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种新型生物采样技术,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它可提供递质释放、摄

2、取和代谢的必要信息。随着微透析采样和检测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微透析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生物化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进入高潮。微透析取样装置主要由微量泵、微透析探头、收集器、连接管及配套设备[1]组成。微量泵以注射泵为佳,有利于减少恒流泵和蠕动泵的波动,流速一般为1~5μl/min。微透析探头有直线性探头、环形探头、同心型探头等不同的类型(微透析管因实验对象不同而形状大小各异);按照探头的形状分为穿颅探头、U型探头、I型探头、环形探头等(图1)。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同心型探头,微透析探头通常是由

3、一管式半透膜与不锈钢、石英或塑料毛细管构成双层管道;长度一般为1~10cm。半透膜由再生纤维素、聚碳酸酯或聚丙烯腈制成(图2),载留分子量5~10KD不等。实际应用需根据具体组织和待测物选择不同的微透析探头。图1探头类型(略)图2微透析探针(略)微透析主要原理是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freele)和在线(online)取样,特别适用于研究生命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透析技术的优点是活体取样、动态观察、定量分析、采样量小、组织损伤轻等。该技术的另一大优点是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过程既可在位又可离位进行。此外微透析技术的独到之处是可以单独取得细胞外液,因此

4、可对体内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国外已成功地用于测定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神经递质[2]、氨基酸[3]、葡萄糖[4]、腺苷及其代谢产物[5]等小分子化合物。然而微透析技术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取出的样品进行准确可靠的校正,这就涉及到对探针的回收率的测定。探针回收率是指从灌流液中流出的待测组分与标准浓度之比的百分数。探针回收率是影响微透析结果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取样部位的生物学性质、透析膜的物理性质(材料、孔径、长度及几何形状等)、待测物质的分子量、灌流速度、压力、生物体本身的健康条件和生物节律等。目前测定回收率的

5、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标法只需要计算被测物质相对浓度的变化时,可简单地采用体外回收率法。测定宜在取样后立即进行,将探针放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用与体内实验相同的流速灌流探针。达到稳定状态后收集灌流液并进行检测。测定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之比就是体外回收率。此法虽简单易行,但由于被测物质在体外时与体内的环境状况不同,检测结果不能严格地等同于实际的回收率。2内标法[6]是往灌流液中加入已知浓度且性质与被分析物质相似的另一种物质做内标,内标物不仅在扩散性质上与被分析物一致,而且还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也尽可能一致,测出透析率即作为被分析物的回收率。

6、由于选择内标的局限性很大,限制了此法的应用。3反透析法[7]假设被测物从两个方向通过半透膜是同等的。在灌流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内标物(Cic),在与体内透析相同的条件下操作,测定透析液中内标物的浓度(Cec),体内回收率(Rin,vivo)可用下式计算:Rinvivo=(1Cec/Cic)×100%本法要求内标物具有生物惰性,尽可能与被测物相似。4低流速法[8]低流速法是将灌流速度尽量降低,一般控制在50nl/min以下,使回收率尽量达到100%,此时便无需进行回收率校正了。此法取样体积很少(一般在5μl以下),不但对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要求极高

7、,而且取样时间长易造成样品的挥发或氧化。此外还有外推至零流速法(extrapolationtozeroflomHg)之间;葡萄糖含量在0.5~3mmol/L之间,乳酸/丙酮酸比值>30,在32~65之间则暗示有厌氧代谢,3min<的短暂夹闭不会引起脑氧量减少或乳酸/葡萄糖比值的升高;长时间夹闭则会有副作用。万登峰[12]等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大鼠轻、重度脑损伤局部的细胞外液(ECF)透析液,观察其葡萄糖含量([Glu]d)和乳酸含量([Lac]d)变化。透析管插入引起[Glu]d和[Lac]d的变化很小(P<0.05);脑损伤后[Glu]

8、d下降,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重其变化越显著(P<0.05);而脑损伤后[Lac]d则上升,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且损伤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