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

ID:2702912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_第1页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_第2页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_第3页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_第4页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摘要】新闻是否客观真实一直被认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但是随着传播节奏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冲击,以及商业对媒体的侵蚀,新闻真实性越来越难以保证,媒体组织、传播者本身的立场对新闻真实性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4/vie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立场  真相不等同于真实,其实英文显然要比中文表达得更明白,Truth(真相)和Fact(真实)是永远不可能划等号的。Fact是基于客观的事实,而Truth和False则是关于真和假的判断,既然是判断也就必然受到判断主体所持立场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  

2、前互联网时代中,把关人能够对真实性施加那么大的影响其实是在于一种稀缺性,即流入信息市场的内容稀缺性和信息传递渠道的稀缺性。因而在那个时代里,媒介组织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个人的立场,而媒介组织所输出的真相,往往就成了我们所理解的真相。但是新媒体时代,一切不同了。  (一)信息爆炸的冲击。传统环境下的信息及渠道的稀缺性带来了垄断的力量,但是新媒体的信息生产和呈现方式消解了这种垄断。受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急剧下降,几近于零(当然,如果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这其中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可能更高了,这里仅以大众常规的理解来分析),从而使得用户对信息进

3、行多方印证的难度也跟着降低了。  不同的传者,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他们以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而形成了一种喻国明老师所言的无影灯效应。不过,这种效应是对于整个信息环境来讲的,对于个人来说,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不存在现实性,个人接受的信息依然很难是全面的。但尽管如此,受者至少已经获得了这样一种权利和可能性。  (二)把关人本质的回归。法兰克福学派在描述后现代性时最常用的词便是解构,在马尔都塞等人的描述下,大众传媒的权威被技术文明所解构。但我更觉得,这一切与其说是解构,倒不如说是回归。传播的过程正在从分散割裂的大众传播,重归

4、融合的、依托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新型传播――社会化传播。  新技术的发展,让融合了我们诸多“标签”的社会关系网成为了我们所接触的信息的“编辑”,传统采编人员的把关权被部分消解掉了,而其把关所来的影响力更是大不如前。因为每个人在对信息转发和传递过程中,其实都存在着一个信息编辑的过程,哪怕只是一个不带任何评论的转发,其实也传达着一定的立场。因而当大众媒介的立场所施加的影响真的到达受者时,原有的那种力量也衰减了。  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里,传统的把关人正在剥离诸如议程设置之类的权利,从而回归本质。但这种回归并非没有变化,如今的这种把关其实是从前

5、置式变为后置式,从沙漏式变为筛网式,把关人做的是对整个流通环境中信息的过滤,对信息秩序的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关人的定义正在泛化。从Web2.0时代开始,网络中每一个信息节点都具有了发布信息的能力,传受一体化现象不断强化,更多的信息是以一种非线性化的方式流入信息环境之中的,这也就使得每一个信息发布者其实都是自己信息的把关人。对于这些缺乏媒介素养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信息生产者来说,立场即真相的情况也就越发明显了。  二、受者的立场与真相  既然作为传播环节中的传者的影响力在下降,那相对应的就应该是受者地位的提高,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6、。信息资源和传播渠道的爆发式增长给了我们判断的权利,但同时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化传播也影响着我们的立场。信息爆炸与信息窄化的悖论最终却促成了我们的立场,与我们所理解的真实。  如果说大众媒介主导的时代里,媒介组织的立场较大程度上取代了个人立场的话,那新媒体时代,则是个人立场的回归与个人意识的复苏。  个人的知识背景、情绪、心态甚至是身体的生理状态都会影响人在某时某刻对某件事情的立场,而这种立场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所认为的真相。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的这种相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传者的相信,相信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相信这个传播这个事情的人。所

7、以说,无论是传者的立场,还是受者的立场,都不是绝对的,这其中还存着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  这种个人对于真实性的理解,绝不仅仅是受者自己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的立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因为也往往远大于个人的理解。  我们以为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判断,但却感觉不到在我们判断时,甚至是判断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我们的立场,以及我们对于真实性的理解。因为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本身就是围绕着我们身上那无数的标签所构建的,这些标签有人口统计学意义上,性别、民族、

8、籍贯等等,也包括社会学意义的家庭、工作、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等,更包括着我们的兴趣、偏好、知识层次这些主观的东西。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看不见的手反而更能体现我们最真实的判断与选择,而抵消一部分突发的、不确定、不稳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