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党建思想到指导思想的出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党建思想到指导思想的出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从党建思想到执政党指导思想的历史飞跃,。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仅是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而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这一历史性的飞跃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实现飞跃的历史必然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从党建思想到指导思想的飞跃,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年多历史的必然要求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2、》发表以后,国际共运从一个游荡在欧洲上空的幽灵变成了轰轰烈烈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由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到形成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蜕变,国际共运又处低潮。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折射出了国际共运时兴时衰的鲜明特征。这个从高潮到低潮的过程,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党来说,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无比惨痛的教训。国际共运从高潮到低潮,尽管教训是多方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一条却非常清楚:即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未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尤其是当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内部出现复杂
3、化、多样化的趋势时候,执政党不能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地竖起新的旗帜,从而导致党的执政力量被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受侵蚀,党的执政地位被动摇并直至丧失。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从党建思想到指导思想的飞跃,是总结成立80多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80多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用了28年时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用了近30年时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从改革开放至今的25年中,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两个80多年的鲜明对照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两个80多年的奋斗历程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启示和基本经验值得深入地总结。对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两次会议上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分别作出了“合三为一”启示和“合十为一”经验的精辟概括。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江泽民同
5、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的80年启示我们:第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二、实现飞跃的理论依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之精华,这就为实现飞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主导的民众的进步的思想潮流,思想意识即时代精神。马克思曾经指出任
6、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苏东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强烈震撼了中国共产党人。残酷的现实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基本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长期的思考和不断总结,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向世人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
7、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的[1][2]下一页政治交代,接过和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未竞事业,进一步深刻领悟时代精神之精华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同志解决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要进一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统一性,具有浓厚的
8、哲学底蕴,这就为实现飞跃奠定了唯物史观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唯物史观的基石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