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

ID:27004980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_第3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林晓强1王远2林晓强1王远2(1广丙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放射科545002;2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外科545002)【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以及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质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间质瘤(GIST)发生于胃部1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3例。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向胃肠道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21例间质瘤(GI

2、ST沖良性6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15例,肿块直径大于5cm,边界不清,10例肿块内有坏死,5例出现转移。结论CT可以较清楚的显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定性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指导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笔者收集21例有完整CT资料及病理结果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结合其病理特点探讨CT图像特点及对其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肿瘤的CT表现认识。1资料与方法木组21例,男

3、11例,女10例,年龄18-75岁,平均50岁。10例以黑便、腹部不适就诊,8例病人合并有呕血、发热或腹部触及包块;3例病人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检查方法:采用GEProspeedFlISYS#螺旋CT扫描。层厚、间隔均为10mm,病灶较小者,采用3mm层厚和间隔,螺距1.0。常规平扫后,高压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流率3.0ml/s,扫描参数120KV,200MA,双期增强扫描,分别于25-30S为动脉期,60-70S为门脉期进行扫描。检查范围从膈顶上5mm至髂棘连线水平。2结果2.1GIST

4、的大小、部位及形态病变发生于胃部1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3例。以胃部发生比例最高,占57%。肿瘤大小不一,良性者最小直径2.0cm最大者7.0cm;恶性者直径最小3.5cm,最大达到17.0cm。病灶多呈类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向胃肠道腔内外或同吋向腔内外生长。2.2GIST的CT表现肿瘤多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边清、光整,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不同程度血供,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高于动脉期。本组21例GIST中,良性6例,除1例病灶中央坏死外均为实质性肿块,且病灶大小平均直径小于5cm,未见邻

5、近浸润及其他部位转移;恶性15例,病灶大小平均直径大于5cm,肿块中央呈多发不规则片状坏死者10例,其中肝脏转移3例,腹腔种植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1例。3讨论3.1病理与临床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1],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所宥软组织肉瘤的5%,1983年,MazurClark发现大多数GIST缺乏平滑肌细胞的特征,提出GIST概念,将GIST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肠道梭形细胞瘤。自此,GIST概念渐为多数人认识和接受。GIST是消化道非上皮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

6、人,40岁以下少见,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及腹部包块,部分患者无明确临床症状,胃部常见。GIST多为恶性,可通过血行和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少见。良性者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少有坏死,多呈实体性均匀强化;恶性者直径多大于5cm,中央见大片坏死,周边实体强化明显,边界不清,易累及邻近结构及远处转移。3.2GIST的CT表现,本组21例,其中10例可见肿块内低密度坏死,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本组病例无肿瘤内部出血,可能与病例少冇关。肿瘤的钙化并不常见。本组资

7、料仅见3例肿块周边小点状钙化,约占14%,与有关与报道相似[3】。3.3GIST的良恶性与CT表现的关系本组资料,恶性15例,肿块平均直径大于5cm,其中10例可见较明显的肿瘤内坏死,周边实性肿瘤组织强化较明显。5例出现远处转移,与有关文献[4]的观点符合。本组病例中肿瘤边界不清,与邻近结构冇明显粘连或直接侵犯邻近结构者病理上均为恶性,这一点区分良恶性有临床价值。钙化与良恶性的关系,GIST钙化不常见,若奋钙化多见于恶性GIST[3】。本组3例可见肿瘤周边点状钙化,1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胃肠道淋巴瘤、平滑肌类

8、肿瘤和祌经源性肿瘤与胃肠道间质瘤冇相似的CT表现,往往难于鉴别,但详细了解胃肠道非上皮细胞来源肿瘤的新分类,在鉴别诊断吋考虑到这类疾病是必要的,对指导临床治疗奋重要价值。确诊需要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査。参考文献[1]陈丽荣,王海军,许晶虹,等.胃肠道间质瘤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2:101-105.[2】张龙江,祁吉.胃肠道间质瘤:一种新确定的胃肠道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