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ID:26995810

大小:346.32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30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_第1页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_第2页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_第3页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_第4页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wuggp@263.net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博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专业支持组召集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校本研究”“课程资源研究”负责人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

2、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王湛: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并开发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3、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的课程开发继承与发展;主导与补充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地方的课程管理、服务与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

4、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方案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教师层面的课程纲要形成校本课程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支柱”情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3-5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适度结构化领域自由度课时与学分教师层面的课程纲要课程目标陈述(3-5;ABCD)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专题性的课程纲要案例一般项目: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授课对象:高二学生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5、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具体方案:一、课程目标、意图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2.经历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研究成果)。3.有兴趣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三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一教学目标: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要点: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2.状元的由来。3.吴地状元四特点(会元状元连元多、同门状元形成一大景观、状元门类广而全、状元中堪称杰出的大家多

6、)。4.吴地状元多有其源,勤奋好学是主因(勤奋苦读、经济繁荣、地理优越、藏书盛行)。第四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二教学目标: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教学要点:1.泰伯首开吴文化。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儒、修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第五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三教

7、学目标:描述常熟、上海两地状地的基本情况。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组织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要点:1.常熟故地名人多(宋代状元周虎、清代状元应铨、清代两朝帝师翁同和)。2.上海状元出郊外(宋代状元卫泾、明代状元钱福、清代状元王敬铭)。3.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第十八讲学习总结教学目标:总结学习情况,交流学习吴文化的心得体会。教学要点:1.交流研究成果或心得。2.相互评价教学方式: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场地设备:大教室,分5个小组活动。学生成绩构成:1.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各占50%。2.

8、课程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第。谢谢各位老师和领导的倾听与合作!——吴刚平敬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