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

ID:26990234

大小:453.50 KB

页数:156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1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2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3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4页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方剂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学概论之中药学基本知识第十章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概述中药的涵义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来源——国内外天然产物及少数化学合成药品。中药的研究内容基础理论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第一节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中药的产地中药的贮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采集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贮存方法有效成分及含量——临床疗效中药的产地产地不同——生境不同P118——质量、产量不同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养殖)

2、、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且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举例:四川——黄连、川芎、附子、川贝P118江苏——薄荷、苍术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西——党参注意: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中药的采集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有效成分——临床疗效植物药材: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动物及矿物类药材A、全草类: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茵陈以幼嫩全草入药(P118——地上、带须根、藤类)B、叶类:常在花蕾将开或花盛开采收,如艾叶、番泻叶

3、、荷叶等;桑叶习惯在深秋或初冬时采集,即“冬桑叶”或“霜桑叶”。C、花类:多在花盛开时分批次采收,如菊花、旋覆花、洋金花;红花在花冠由红变黄时采收;金银花、槐花、辛夷须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蒲黄等花粉类药材应在花朵完全开放后D、果实和种子类:果实:多在果实成熟或将要成熟时采收,如枸杞、山楂、川楝子浆果类(枸杞、桑葚、女贞子等)在略成熟时采收;以幼果入药——枳实、青皮、藏青果等。种子类:多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收;牵牛子、小茴香等成熟后易脱落或外壳裂开,可在刚成熟时E、根和根茎类:多在秋末或春初,如天麻

4、、葛根等半夏、延胡索等,多于夏季采收F、树皮和根皮类:树皮:多在春、夏植物生长旺盛且易于剥离时采收,如黄柏等肉桂多于十月含油多时剥离根皮:常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中药的炮制概念:源于天然的中药材,在应用和制成剂型以前,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剂的要求所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方法。炮制目的:P119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炮制主要目的)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3、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4、改变药材

5、性状,便于贮存制剂;纯净药材,以保证质量和称量准确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炮制方法:P120修制——通过清除杂质,切制饮片、粉碎处理等方法,以纯净药材,便于贮存、调剂、制剂为目的。是炮制的最初阶段。水制——用较低温度的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一种炮制方法;通过洗、淋、泡、润、浸、漂等方法,使药材洁净、软化或降低盐分,消除不良异味及毒烈之性。火制——将药物直接用火加热,或与辅料拌炒的加工方法;包括炒法、炙法、煅法、煨法和烘蓓水火共制——指利用水或液体辅料与火共同对药材进行加工的方法;包括淬、蒸、煮

6、、淡等其他制法——制霜、发芽、发酵等中药的贮存除少数用鲜品外,一般都要进行干燥或初步加工炮制后贮存几种变质现象:1、虫蛀:使药材质量下降,并被污染2、霉变:使药材失效,并可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3、变色:表示有效成分发生改变,药材变质4、走油:含脂肪油或挥发油的药材,若储存方法不当(保存容器不当,放置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其油类变质,并向外溢出的现象,如胡桃仁、柏子仁;含糖分过多的药材变质后表面也会呈现油样物质,如天门冬、牛膝。第二节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涵义——中药药性是

7、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简称四气:寒、热、温、凉(平)涵义: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性质,主要是以药物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温热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例: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例:石膏、知母、黄芩、大黄等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1、辛味: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发散表邪的解表药、消除气滞和淤血的行气药、和活血化瘀药等均为辛味;2、甘味: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

8、作用,如甘草、大枣3、酸(涩)味:收敛固涩等作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固经止带的药物,多为酸味或涩味。如:乌梅、五味子、龙骨、牡蛎等4、苦味:泄——降泄、清泄、通泄燥——苦寒燥湿、苦温燥湿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多为苦味5、咸味: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能消散瘿瘤、瘰疬、痰核等肿块的药物,多为咸味(牡蛎、昆布等)6、淡味:利水渗湿作用,但一般只有茯苓、薏苡仁等少数标为淡味注意:1、五味除表示真实滋味外,主要用于表示药物作用的某种特点2、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归经涵义:指药物对机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