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

ID:26987024

大小:332.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1-30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_第1页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_第2页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_第3页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_第4页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节合作与竞争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三节冲突及其平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合作与竞争第二节竞争心理优势第三节冲突及其平息第十二章合作、竞争与冲突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一、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二、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三、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一、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合作(cooperation)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竞争(competition)则是与合作相对立的概念,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第一节合作与竞争研究合作与竞争的一个经典情境是囚犯两难困境。在这一囚犯两难困境中

2、,囚犯都选择不认罪而共获轻判就是一种合作;而其中一个囚犯在同伴选择不认罪的前提下自己选择认罪,不顾他人的代价,只求自己能够获释,就是选择了竞争的策略。第一节合作与竞争在多达2000个对大学生在各种囚犯困境变式的研究(Dawes,1991)中,决策的结果变成了是否得到筹码、现金和学分。研究表明,被试在特定的决策上更倾向于被叛,因为这样剥削了他人的合作,并保护自己不受他人剥削。但不幸的是,因为没有采取合作,实际上结果双方都不能得到通过相互信任才能得到共同利益。这种困境能使双方都深陷其中,虽然双方都能认识到可以互惠,但彼此都不能信任,成为“锁定”的不合作。第一节合作与

3、竞争(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1.自我利益最大化2.相互依赖3.情感与承诺4.攻击本能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二、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一)人际交互作用社会交换理论(二)沟通充分的沟通会导致更多的合作,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会影响合作或是竞争行为的产生。Kerr&Kaufman-Gilliland(1994)严进、王重鸣(2003)威克曼(Wichman,1970)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三)个体特点群体成员的社会特性,包括群体成员的种族、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角色地位等特征,都会影响到合作还是竞争行为的产生。不仅群体成员的社会属性影响群体成员的合作,成员的性格背景也会对合作和竞争倾向

4、产生影响。不同的策略对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有很大影响。第一节合作与竞争(四)奖惩结构不同的奖惩结构对于个体选择竞争还是合作策略有很大影响。竞争性的奖惩结构是指个体最终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条件的,比如运动会上。这种以竞争为主导的奖惩结构,叫做“竞争性相互依存”结构,会损害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与“竞争性相互依存”结构相对的是“合作性相互依存”结构,即成员之间以积极的方式相联系,群体的绩效是以成员间的合作为基础的,每一名成员做的愈好,群体愈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三种结构是“个人主义”结构,它是成员之间的成绩相互独立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之间相互独立而不易发生

5、直接的竞争关系。不过由于在个体主义结构中,个体的独立性被强调,成员彼此之间缺乏必要沟通、认同与合作,易于形成个体的分化而产生成员间始于社会比较欲望的原发性竞争倾向。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三、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一)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合作是社会所以成为一个整体的基本条件,为此,其积极的社会功能是显然的。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心理学家运用合作原理在学校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并取得巨大成功。米勒等人曾对25个涉及到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MillerandDavidson,1987),发现合作型小组较之控制组产生了更高的种族吸引力。第一节合作与竞争较之竞争型组织,合作型组织的

6、成员间有更高的友谊水平,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偏见也更少(Brown,1988)。合作的巨大功用不仅仅体现在教育领域,它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作已经成为个人和组织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一节合作与竞争(二)竞争作用的两面性合作的巨大功用并不意味着竞争毫无益处。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中,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二者是不能偏废的。米勒等人的元分析(MillerandDavidson,1987)就发现,在群体内部存在竞争的合作型小组,表现比那些内部不存在竞争的合作型小组成绩更为优异,这很好地证明了竞争的促

7、进作用。第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三、社会两难情境以及搭便车效应四、群体间竞争第二节竞争心理优势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竞争心理优势”是金盛华(章志光,1996)提出的概念,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为大量的经典实验研究所证明,也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反复被印证。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竞争的经典实验有两个。一个是囚犯两难困境。虽然后来人们对囚犯两难困境作了很多变通,如将都认罪改为判刑10年,都不认罪都判刑3年,而一方认罪另一方不认罪则认罪的一方可以释放,而不认罪的一

8、方则要重判30年;或者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