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82638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抑制性T细胞的影左新红(河南省开封市祥福区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开封475100)【摘要】选择来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患者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使CD8+CD28-T细胞含量升高,并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抑制性T细胞【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
2、15)34-0048-02急性重症胰腺炎属于一种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迅速的多器官损伤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胰液对患者自身胰腺和其他周围组织进行自身消化引起[1]。本研究将对其具体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來ft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31〜73岁,平均(42.30±13.1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3:22,年龄30〜73岁,平均(42.28±13.10)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
3、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抗感染、肠外营养、抑制机体胰腺分泌与胃肠减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德国费森尤斯生产的4008S(单泵)透析机与选择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奋限公司生产的300mlHA型血液灌流器,且灌流器串联在透析机前,应用Seldeinper技术采取经颈内静脉的置管方式将血管通道建立;0.80-1.00mg/kg首剂肝素,后加12-14mg/h,若有出血症状者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持续2-3h,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次数。1.3观察指标实验室指标:CD8+CD28-T细胞、细胞因子白介素10
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吋间指标:腹胀与腹痛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和住院时间。1.4统计学分析研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的相关实验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吋间指标对比经治疗,观察组腹胀与腹痛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和住院吋间均显
5、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2.讨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属于病情危急的消化内科疾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会从一个炎症累及机体多个脏器,且随着病情发展将引起患者全身供血障碍,导致较高病死率[2-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D8+CD28-、IL-10、TNF-α与CRP水平均冇所改善,II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具体表现:观察组CD8+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奋利于提高CD8+CD28-抑制性T细胞含量,并降低TNF-α水平。可能因为血
6、液透析可将血液内炎性物质与抗原性的物质清除,使免疫系统激活概率降低,从而降低胰腺与其他器官损伤概率,使炎症得以控制,加之血液灌流对清除中的分子物质与IL、TNF等可发挥奋效吸附作用,降低脏器损伤,从而提高CD8+CD28-抑制性T细胞含量,并减低TNF-α、CRP等水平[4-5]。冋吋,通过分析两组吋间指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腹胀与腹痛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和住院吋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冇利于缩短腹胀消失吋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能因为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可奋效控制炎症,从而改
7、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利于其早日康复。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CD8+CD28-抑制性T细胞含量,缩短各项吋间指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黄智,张兆红.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四川医学,2015,36(3):365-367.[2]李进展,张会迎,吴俊伟,等.早期砬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广东医学,2012,33(11):1597-159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