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78979
大小: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曹利洪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热力环流姓名:曹利洪工作单位:富源县第一中学学科年级:高一地理教材版本:鲁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内容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的一部分知识。学习内容之一: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主要分析大气运动的类型和形成成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并由此推导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习内容之二:热力环流的典型事例分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热力环流的具体应用,又可以通过实例进一步巩固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2、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生活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3、情况,如何设计预习)自学1、冷热分别导致空气如何运动?2、不同方向的空气垂直运动,分别会导致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发生怎样的变化?3、随着气压的变化,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会导致空气如何运动?导学1、大气运动的形成及类型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3、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看图说话让学生学会观察思维导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学习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观察房间空调和暖气片的安放位置;结合身边的事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释疑解惑,导学点拨——阅读教材内容,说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大
4、气运动的形成与热力环流的关系(一)利用课件展示问题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大气运动的类型有那些?3、热力环流概念是什么?学生自学课文第38页热力环流第一段,思考并回答课件展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二)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利用定量分析法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热力环流产生的原理,并写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压力的分布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青藏高原煮东西不容易熟?气压低。高空88近地面1616高空88近地面1515高空68高空68近地面1816近地面1816A、受热均匀时,气压、空气质点数量如何?B、地面冷热不均时,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数量
5、上引导)C、空气质点数量的变化引起大气如何运动?D、通过幻灯演示加深对上述引导的理解,使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总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思维导图冷热不均→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利用幻灯动画逐一进行原理解释,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学生的理解。总结提高:完成热力环流形成,归纳、补充,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象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海陆风;城市风(热岛效应)的形成课堂测试学生运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
6、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情景设计意图制作热力环流思维导图布置预习了解知识制作PPT观察分析知道知识利用多媒体讲课探究释疑掌握知识课堂练习完成目标应用知识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具体情况预习情况上课纪律积极思考发言堂上练习已掌握的知识点未掌握的知识点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
7、上传。教学板书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1、大气不均匀受热引起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实践反思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我在教学中主要有下面几点反思: 1、概念:概念是原理性知识,在明白概念之后才可以理解更深的内容,教材中有“热力环流”的概念,但没有对“热力”的具体解释,这令学生对此概念十分费解。2、成因:这部分内容可用一些物理知识进行讲解,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学生感觉难度大。
8、3、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