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

ID:2697328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_第1页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_第2页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_第3页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微电子学物理基础课程编码:7096001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微电子学《微电子学物理基础》FundamentalofMicroelectronicsPhysics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微电子物理基础》是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在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起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图像,深刻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述方式、基本原理及普遍规律,掌握典型微观体系的基本特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波函数的意义,力学量算符的概念,掌握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和能带理论。解决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为今后进

2、一步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经典物理学的困难1、教学基本内容1.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典物理所遇到的困难第二章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1、教学基本内容2.1波函数2.2不确定关系2.3薛定谔方程2.4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2.5定态薛定谔方程2.6一维无限势阱模型2.7一维有限势阱模型2.8一维线性谐振子2.9势垒贯穿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微观粒子波函数的Schrödinger方程,定态Schrödinger方程、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运动、势垒贯穿、线性谐振子等具体问题的求解

3、过程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重性及其本质;微观粒子所遵循的态叠加原理了解:不确定关系原理第三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1、教学基本内容3.1量子力学中的算符3.2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和完全性3.3动量算符角动量算符3.4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3.5基本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确定的条件不确定关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方程、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的物理意义;动量、角动量等常见力学量算符的表达式,中心力场问题的求解理解:力学量与其算符表示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力学量的不确定度概念,对易关系第四章微扰理论1、教学基本内容4.1非简并微扰理论4.2简

4、并定态微扰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能够用定态微扰理论求解简单的定态微扰问题理解:简并和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求解的实质了解:微扰理论的概念第五章晶体结构1、教学基本内容5.1晶体的共性、密堆积、晶体的周期性5.2晶列、晶面、倒格子5.3晶体的对称性5.4晶格结构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堆积类型,晶格、原胞、布喇菲格子和复式格子、正格矢、晶体的周期性、倒格矢等物理概念,正格子和倒格子的关系理解: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类型了解:晶体的共性,晶体的对称性,晶体结构的分类第六章晶体的结合1、教学基本内容6.1原子的电负性6.2晶体结合的类型6.3结合力及结合能2

5、、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离能、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物理概念理解:掌握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和相互作用力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体的几种结合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第七章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1、教学基本内容7.1一维晶格振动(Ⅰ)7.2一维晶格振动(Ⅱ)7.3三维晶格的振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格波,声子,长光、声学波,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声子的热容量;理解:一维简单格子和复式格子中格波的求解过程、一维原子链中色散关系了解:三维晶格振动的求解、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第八章能带理论基础1、教学基本内容8.1周期场中电子的波函数---布洛赫函数8.2克龙尼克-潘纳模型

6、8.3近自由电子模型8.4布里渊区8.5紧束缚近似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布洛赫函数、布洛赫定理、布里渊区等概念,能带理论理解:克龙尼克-潘纳模型,几种典型格子的布里渊区及对称点的位置;了解:几种求解晶体能带的方法(近自由电子模型、紧束缚方法)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线性代数》后修课程:《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章节内容总课时讲授课时第一章经典物理学的困难22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212第三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66第四章微扰理论22第五章晶体结构88第六章晶

7、体的结合22第七章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88第八章能带理论基础88合计4848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内容采用Flash-Powerpoint与板书相结合。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刘文楷等,《微电子物理基础》,北京,自编讲义,2004年。参考书:唐洁影编,《电子工程物理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七、本课程成绩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总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作业和期中考试三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八、其它问题的说明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

8、要求:课外作业每次课后布置1-3题。大纲撰写人:张静大纲审阅人:刘文楷系负责人:姜岩锋学院负责人:王景中制定(修订)日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