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

ID:26966467

大小:1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_第1页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_第2页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_第3页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_第4页
资源描述:

《2.6《错误》教案2(07版鲁人必修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错误》教案一、导入 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开头学习了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表现离别相思的题材的古诗。表现了女子的闺怨之情。“闺怨”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出闲愁”,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样的题材的诗歌,但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歌。是用古典诗歌的意境和手法来写现代诗歌。这就是郑愁予的——《错误》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台湾“现代派”诗社重要成员。著有《梦土上》、《衣钵》等。他的《错误》继承了中国闺怨诗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的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

2、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怀。  三、分析诗歌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诗歌所抒写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几个? 明确:时间是在春季三月。地点是在江南。这个时节的特点是容易让人产生思念的情绪。人的情感也是在这个季节里特别会容易伤感,人的情感也最为丰富。  1.特别是江南的春天,细雨和春天总是相伴,而春雨更容易使人陷入思念之中,人们对春雨也有中特别的伤感的情感。而且春天往往很短。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

3、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所以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

4、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

5、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

6、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所以课文把诗歌的时间定在春天三月是为了写离情相思的需要。这个季节是为写情而服务的。  2.我们知道要写离情不但要有景更需要有人的活动,这里的人物是哪几个? 明确:人物是:“我”和“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人。——这个人显而易见是个女子的形象。“我”在这里是为游子,

7、从远方而来,经过江南。也正是那位女子要等待的人。而这个女子是可能是这位游子的恋人,正在春季三月里苦苦地等待着。“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做是莲花?因为在古诗词中莲花就是代表着思念。因为“莲”和“怜”谐音。“怜”就是“爱”的意思。在《西洲曲》中,就有写道:“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道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所以这里作者是借用了古诗的意象。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位等待游子的女子的形象,为下面抒写她的离情做好了准备。  3.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 明确

8、: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