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

ID:2696589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1页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2页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3页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一、引言中国3/vie  失业人口指年龄在15~45岁,有劳动能力以及就业需求却未能就业的人口。失业率指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从1990~2003年,我国失业率从2.5%上升至4.3%,2003年至今则一直在4.3%附近浮动。  我国的失业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凸显,而因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西方的失业理论无法完全应用到我国的就�I问题中。我国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关于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失业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总量性失业理论”用劳动供给

2、量超出劳动需求量的方式描述了长期总量性失业存在的事实;[1]“劳动力市场分割性失业理论”指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作职位,供给的缓慢增长与需求的快速增长缩小了劳动力的供求缺口,现存较高的失业率主要体现为: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即结构性失业;[2]“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失业理论”指出,失业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市场机制的调解中,竞争使市场主体为追逐利润而进行生产,必然会努力提高技术,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产生相对过剩人口;[3]“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理论”指出,贸易开放能降低失业率,且出口

3、贸易开放对增加就业率的作用显著。[4]  本文将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取恰当的变量进行计量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失业率的主要因素。  本文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社会工资总额之比作为资本有机构成(CV),并将其列入变量之一,还选取了劳动力供给量(L),使用统计年鉴中15~64岁  的人口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数量(EL),采用统计年鉴中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净出口贸易总额(T)、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G1,G2,G3)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U)等作为本次研究的变量。  三、OLS计量模型的建立  在

4、(2)(3)两个模型中,拟合优度均达到95%以上,说明拟合优度非常好,并且两个模型均消除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平稳模型。  纵向对比(1)(2)(3)三个模型,其中EL的系数均为负,CV的系数均为正。这就意味着:首先,随着资本积累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得到提高,而社会失业率也会逐步提高;其次,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增大,社会失业率降低,说明劳动力市场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存在,但对劳动力具备的技能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但劳动力仍然失业的情况。  劳动力供给量(L)在(1)(2)(

5、3)的模型中系数符号并不一致,但如果将三个产业占总GDP比重此变量删除,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大,社会失业率也会随之增大。  三个产业占总GDP比重(G1、G2、G3)  的系数各不相同。G1的系数为-0.01272722,G2的系数为-0.01272722,这说明加大发展第一、第二产业能减少失业率;G3的系数为0.016527,意味着第三产业发展将提高社会失业率。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降低失业率,政府应该重点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应减少出生

6、率,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提前退休年龄。放开二孩政策必然会提高出生率,当潜在劳动力最终进入市场后,中国将面临老龄化和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的局面的出现,政府应该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同时适当地提前退休年龄,从而使得新增劳动力有岗位就业。  第二,引导就业方向。我国劳动力市场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仍然存在,所以,应该培养对应方向的劳动力人才,降低结构性失业。  第三,通过经济转型疏导过剩产能。过剩的产能应该通过稳步的经济转型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如果一味地发展第三产业,而忽视第一、第二产业在就业中的基

7、础地位,就会加大社会失业率。  注:本文数据均取自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  (作者单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