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

ID:26964434

大小:1.54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30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_第1页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_第2页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_第3页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_第4页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成永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中华绒螯蟹的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毛蟹、螃蟹,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派(Brachyur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是我国特产。河蟹养殖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以下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自然资源发展阶段---河蟹在我国特有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清朝孙之绿所著的{蟹录}中曾经记载:元成宗大德丁末,

2、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皆近,蟹之害稻,自古为然。可见在600多年前,河蟹越垮江湖,横行稻田,危害农业,是河蟹的盛世时代。一直到50年代以前,河蟹的资源仍十分丰富。50年代以后,首先是江河建闸,阻断了河蟹的回游通道,加上捕捞强度的加大,到60年代,我国的河蟹年产量急剧下降,只有数千吨。20世纪60年-80年代:天然蟹苗的捕捞和湖泊人工放流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逐步了解到河蟹大眼幼体的利用价值,先后在钱塘江和长江河口区捕捞蟹苗,运回内陆湖泊进行放流,并取得初步成果,回捕率在3%左右。至70年代,广泛开

3、展了对河蟹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发育,天然蟹苗苗讯规律及其捕捞方法,蟹苗的运输和放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由此,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我国的河蟹业进入以采运天然蟹苗进行人工放流的为主的增殖期。大量的开发利用天然蟹苗,尤其是长江口的天然蟹苗。在这一时期,湖泊投放长江口蟹苗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指令计划)。一般投放蟹苗和产出商品蟹的比例为1:1000。1970-1973年,由上海水产大学梁象秋,严生良教授上海进行了河蟹人工育苗的试验(小规模),并获成功。1971-1981年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许步绍领导的研究小组在

4、奉化利用天然海水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1974-1977年安徽滁县水产研究所赵乃刚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小组利用人工配制海水在内陆地区育苗获得巨大成功。由于同时期由于放流等活动加速长江河蟹苗自然资源锐减及我国沿海地带工厂化育苗及土池育苗技术的提高,加速了沿海各省的河蟹人工育苗进程,已达到了生产规模。80年代末,我国河蟹人工育苗5-10吨,天然苗与人工苗产量各半。这一时期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了长江口蟹苗资源,湖泊人工放流取得显著效益;蟹苗资源和湖泊生态平衡破坏严重。掠夺式的过渡捕捞蟹苗,严重地破坏了长江口的蟹苗天然资源;而湖泊大量放流蟹

5、苗,又掠夺式的严重破坏了湖泊饵料生物资源。这样使河蟹的增殖不能持续发展。河蟹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有所突破。如河蟹的形态分类,受精,性腺发育等(堵南山等),蟹苗自然调查(张列士),天然海水育苗(许步劭1980)和河蟹人工育苗(赵乃刚,1984),为河蟹业以后的纵深发展打下了科学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河蟹养殖业迅猛发展时期---育苗技术日趋成熟:天然蟹苗资源更进一步衰退,而河蟹养殖业却迅速发展,尤其是湖泊放流及网围养殖技术的突破,使养殖业具有巨大的利润,从而导致对蟹苗需求的猛增,蟹苗供不应求,价格暴涨(25000元/kg),并一度

6、形成育苗,扣蟹养殖,成蟹养殖都达到暴利。同时由于地区差价,也造成南北蟹苗大流通,大批辽蟹,瓯江蟹运至长江流域,造成种质混杂。由于价格的驱动,促使江浙沪沿海和北方沿海河蟹育苗铺天盖地开展起来,加上相关科学研究攻关,育苗技术日趋成熟,使蟹苗产量在短时期内达到顶峰,养殖用蟹苗几乎全部来自于人工繁殖,并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蟹苗价格下跌,甚至跌破成本价,造成低价竞争。于是大量小型育苗场,技术水平差的育苗场相继淘汰,质量好,价格优的育苗场站稳脚跟。同时市场上对蟹苗的质量开始严重关注。由于土池育苗的苗种质量比工厂化育苗的质量要搞,所以,近年来

7、,土池育苗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江浙沪大量连片万亩的滩涂被迅速改造成土池育苗池,据估计,目前河蟹人工育苗的产量,80%来自土池育苗。河蟹养殖业发展很快,自20世纪90年代起,河蟹从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拦精养,从大水体发展到小水面,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尽管上述养殖方式以前都有,但近年来的发展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经济效益之高、普及推广速度之快可以说前所未有。养殖方式多样,从池塘养蟹,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相继兴起。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营方式转变。由国家大湖投放蟹苗,群众捕捞得益;转变为谁放养,谁得益的个体或集体经营方式。饲养方式转变

8、。由大湖稀放和完全依靠天然饵料资源,到人工投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重点发生转移。特别是2004年以后,河蟹的养殖逐步由“大养蟹”,发展为养大蟹和养优质蟹。养殖方式上,有主要湖泊围养发展到已池塘养殖和稻蟹混养的养殖方式为主的养殖。到2008年全国河蟹产量达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