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3966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大学生就业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大学生就业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研究意义重大。河北省目前正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但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旧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不容小觑。本文就此研究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2/vie 关�I词:“京津冀”一体化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意义 当前,河北正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既是重大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精力充沛、知识丰富、适应力强,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如
2、果大学生这一群体不能顺利就业,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并相应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大学毕业生都能够人尽其才,找到其理想的工作岗位,对中国梦的实现、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区域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都将意义非凡。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原因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使河北省迎来了新的产业升级换代,这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环境不匹配 其中有一部分毕业生青睐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
3、区,但是北上广地区高校众多,人才济济,竞争极其激烈;一部分毕业生受传统思想意识、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倾向于留在河北本地发展,但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在第二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医药等,且受到压减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不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而主要接受大学毕业生的第三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再加上部分行业就业岗位缩减,下岗职工的安置又占据了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另外,由于河北省城乡结构性矛盾的客观存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多位于城乡结合部甚至更为偏远的乡镇,与毕业生追求的薪酬较高、工作稳定、环境优越等要求背道而驰;还
4、有一部分毕业生追求铁饭碗,一心只想成为公务员,或至少在公共事业单位供职,但是国考竞争难度逐年上涨,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压缩编制,也不可能大量接受毕业生。 (二)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错位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再加上一方面,有的高校专业设置常年一成不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学无所用;有的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并未与时俱进的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随意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其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供大于求,热门专业热不起来,影响了就业;另一方面,大多数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即使已有的实训、实习环
5、节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和仿真度较高的实习环境,导致学生上手能力不强,竞争力较弱。 (三)不少用人单位在招工时存在着偏差 主要表现在:1.盲目追求高学历。不少用人单位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学历来选人,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学历低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又使得高学历的毕业生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以至于跳槽或是怠工情况频繁。2.性别歧视。用人单位由于女生存在生理、生育等因素,同等情况下女生比男生就业几率低,造成女生就业更难。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6、。很多单位要求求职人员有至少一年的工作经历,可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难以满足此条件。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大学生就业解决办法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的责任和利益,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解决河北省内大学生就业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应从经济调控、法律法规、提供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产业结构改革。在京津冀一体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下,为解决我省毕业生就业问题,河北省应大力发展有较强就
7、业吸纳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 2.完善就业保障措施和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简化毕业生就业程序,完善人才市场的各项服务;放宽户籍限制,加强区域性就业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制定相关就业法规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消除就业歧视;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3.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利用其拥有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灵通的信息来源,建立全省用人信息平台,实时发布权威的职场供求信息,架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有效沟通的信息桥梁。
8、(二)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规划学校定位及专业设置,做好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区域就业的新观念,拓宽择业范围。同时,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把学生的求职信息和单位的用人信息挂在网上,并且到毕业生青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