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

ID:26937643

大小:6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_第1页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_第2页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_第3页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观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746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消化不良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鞣酸蛋白酵母散剂治疗,治疗组同时佐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4%,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局部皮肤过敏、点状或片状红润、明显痒痛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佐以常规丙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疗效确切,安

2、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消化不良型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与病因而引起的胃肠综合征,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病,尤其好发于不满1岁的小儿,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一般该病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需提高重视并积极诊治,否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1]。中医穴位贴敷是一种特色疗法,近年已逐步成为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佐治手段。我院对2014年6月〜2016年5月部分消化不良型腹泻患儿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100

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制订的小儿腹泻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较稀或呈水样便,次数明显增多。同时经大便常规检查、乳糖检查、隐血检查、轮状病毒抗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男66例,女34例,年龄4个月~1岁,平均(6.4±1.8)个月,病程8〜19d,平均(10.2±1.4)d。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个5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均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1岁以下者,每次半袋,每日2次;1岁以上者,每次1袋,每日2次;与糖水混合饮服

4、或搅拌在食物中吞服。治疗组冋吋予自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剂:丁香5g,吴茱萸5g,白胡椒3g,苍术20g。将中药研磨为细末并混合均匀,取药粉1〜2g加凡士林调和,制成约3cm大的圆形药饼,晚间清洁脐部皮肤后将其贴敷于脐中,用医用胶带固定,次日早晨取下,每次10h左右,每日1次,注意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冋吋嘱咐两组患儿食用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不吃荤腥、辛辣、生冷食物,少食多餐,保证食物营养丰富。1.3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腹泻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每日人便的次数少于3次;②有效:临

5、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性状由较稀或呈水样便变为糊状,每日大便的次数少于4次;③无效:不满足上述2点即判无效。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4%,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见表1。两组均无明显的局部皮肤过敏、点状或片状红润、明显痒痛等不良反应。3讨论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是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变,多为非感染性腹泻,通常与小儿饮食不恰当、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神经一循环一内分泌系统不成熟或体质等因素有关[3】。该病

6、患儿由于腹泻可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差,以及机体消耗增多,长此以往则十分容易使患儿的体重减轻,形容憔悴以及头发枯黄等,不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而iL还可能导致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积极治疗,一旦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0前临床治疗主要为液体疗法、抗感染、饮食疗法及对症治疗等西医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病变部位主要是脾胃,病机主要是湿性脾虚。脾主运化精微,胃主腐熟水谷,一旦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胃中食物水谷不化,精微不布,从而引发消化功能

7、紊乱,水湿合污下行,最终引发腹泻。因此治疗的关键是益气健脾,滲湿止泻[4]。本组方中的丁香具有温中降逆的功效,吴茱萸具冇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A胡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苍术具奋燥湿健脾的功效,诸药配伍,能够起到很好的和胃健脾、温中燥湿、固肠止泻的效果。中药贴敷是一种将中药贴敷在人体表穴的中药外治法,其中的机制是药物通过通过穴位渗透作用而顺着经络达到病变部位,能够激发全身的经气,沟通表里,调节脏腑,调整阴阳,从而发挥治愈疾病的作用。肚脐即神阙穴,是冲任经气汇聚的部位,联络着机体内的十二经脉

8、与五脏六腑。由于脐部的皮下脂肪较薄,其下分布有动静脉以及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在这个部位进行穴位刺激,十分有利于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药物吸收后能够输布全身,对于经络的疏通与气血的运行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最终达到疾病治愈的0的。另外,在中药穴位贴敷的过程中,需注意患儿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轻微的发红、微痒、烧灼感等反应吋,需暂吋停用,待局部症状消失后可继续使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要是皮肤点状或片状红润、不耐受的痒痛以及过敏等,则要停止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