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ID:26927831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_第1页
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_第2页
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门诊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目的:探讨失独老人孤独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心理工作室咨询的失独老人50例进行孤独抑郁情绪调查,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三月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疗效。结果:失独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UCLA评分和G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失独患者实施不同心理干预后,其孤独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关键词】失独老人;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7-8231(2016)14-0091-02我国从1979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己逐渐成为城市主要的家庭模式。目前社会中有一种“空巢”,它们的“空”的原因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庭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1]。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0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后的中国,将有近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据调查正常老人通常有20.0%〜25.0%存在忧郁、浮躁、伤感、孤独等负面情绪[2],而经历丧子之痛的失独老人群体中负面情绪的存在更是普

3、遍。针对失独老人的孤独、抑郁等主要心理问题,我心理咨询室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失独老人5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21人,女29人,平均年龄56±5岁,其中丧偶3人。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人,高中9人,初中及以下39人。排除合并危及生命的器质性疾病、沟通闲难不能配合调查、己确诊老年性孤独症病进行药物治疗及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1.2调查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评定(1)对失独患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排除有认

4、知障碍,再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査,该量表含冇11个“孤独”正序条0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0。每个条0用4级频度评分(经常、有时、很少、从未)。量表得分20〜80分。无孤独感20分;轻度孤独21〜40分;中度孤独41〜60分;重度孤独61〜80分。(2)老年抑郁量表(GDS)o由Brink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包括30个项0。评分标准为:总分最高分是30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评分在11分以上(包括11分)者,称之为抑郁症状。1.3心理干预由心理工作者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冋吋针对患者不冋

5、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采取“一对一”的交谈治疗方式,运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每周进行1次;指导失独老人进行放松训练法、睡眠指导、音乐疗法、饮食疗法;针对失独老人个体制定心理健康治疗处方,改变养老观念。干预后3个月后再进行评估。1.4数据处理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意义。1.结果表患者治疗前后UCLA评分和GDS评分比较2.讨论“失独家庭”为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死亡、疾病死亡,其父母不能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患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后,心理症状是

6、突出的表现。抑郁症状(抑郁倾向)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3],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失独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之不能生育和收养子女,丧失生活信心,很多失独老人不愿意再接触社会,他们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其至选择自我封闭,结果是导致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失独老人更需要有效的心理关怀,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本结果显示:经过心理干预后失独老人孤独感和抑郁感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老人是老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提高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重视失独老人身体的健康,心理干预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至是至关重要

7、的工作。失独老人失去唯一儿女的原因各不相同,失独老人的个体差异无疑增加了心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作为心理工作者,要对失独老人的心理进行专门研究、分析,了解个体差异和苏家庭、个体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针对他们不同的境遇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提高失独老人对生活的信心,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减轻失落感和悲观情绪,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参考文献】[1】李倩,贺连香.护理学杂志2013年2月第28卷第4期加强失独老人护理工作的探讨[2】万素梅,老年心理与生活质量[」].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