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ID:26925823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杨柳青(河北省唐县齐家佐乡栗园庄小学,河北唐县072350)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50-01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参与精神、发散思维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词: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多元思维能力;参与精祌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创新精神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

2、由将文木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乂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3、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lsqU0;射&rsqU0;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赢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己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己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

4、,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冇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

5、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冋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普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奋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雨点》一课吋,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吋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

6、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便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J,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0人人都冇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0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

7、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停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