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

ID:26917386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_第1页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_第2页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_第3页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_第4页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断裂中的中国社会转型摘要: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或曰“现代化”,是在与强势的西方现代文明相冲突、格义的过程中,向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方文明被迫跟进的过程和结果。面对“救亡”的历史主旋律,具有社会转型之根本意义的“新文化运动”转向了为谋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文化实践,并在建国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偏激地发展至“文化大革命”。虽然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在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迅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文化传统百年间的持续断裂导致中国社会转型缺失了应有的文化基础,出现价值迷失并衍生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重建中国社会转型的人文基础,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和国家力量的恰当介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戮力,自下而

2、上地培育合乎现代文明发展需要的现代性,营造现代性得以顺利生长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国4/vie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断裂;人文精神;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1001-862X(2017)01-0127-00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也即现代化)问题,学界高度关注,学者们纷纷以不同的学科与专业积极参与,并产生诸多争论。无论有关中国社会转型的各种理论阐释与学术判断之间有多大的分歧,却耐人寻味地基于同样的基本事实:中国的现代化呈现出物质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反差,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上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人际互动

3、、道德价值、公共伦理以及个人的行为模式等社会(societal)维度,却呈现出与现代性极不相称的混乱情况。怎样相对“理性”地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以及导致一系列“转型阵痛”的根源所在,这是正确因应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关键。  一、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路径:  从革命文化到文化革命  从历史与空间意义上来说,1840年以前的中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农业文明系统,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与佛教为辅翼的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自汉代以降,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虽经多次政治变革、民族危机与民族融合,但是以儒、释、道为基本内核的华夏文化,始终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满足着农业社会的绵延之需,而且

4、其文化影响力以前后相因的帝国为核心向外持续远播,同时也积极吸纳、涵摄周边其他族群的文化,不断丰富自己,形成了无远弗届的“天下主义”文化政治观。  但是,这个在东方大地上发展得十分成熟的农业文明,在1840年以后遭遇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被动开启了无可阻挡的解体过程,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幕亦由此肇始。当然,这里所谓的现代化,其参照对象是以工业文明为本质特征的西方近现代社会。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其现代化是社会系统自发、自觉的内生性发展过程。随着科技革命引致的工业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方社会的有机体内部逐渐产生了适应工业文明发展要求的现代性,这些所谓的独立、自由、民主、科学

5、(理性)、法治、权利、尊严等等现代性要素推动着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的渐进转型,包括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中国则不然,其社会的现代转型迥异于西方,不是自身文明历时性的自然演进过程,而是在与强势的西方现代文明相冲突、格义的过程中,向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方文明被迫跟进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被迫性”固然可以激起民族斗志与自强精神,强化民族的凝聚力。但是毫无疑问,它也一定会在社会心理上烙下深深的自卑和文化焦虑感。面对西方坚船利炮所强加的屈辱,改革弊政,救亡图存乃至超越西方的物质文明,就成为当时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期待与时代使命。而这份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20世纪初汇成了一个最大、最坚定的社会共识:中

6、国的落后,是满清贵族统治的结果;推翻清王朝,恢复中华,在政治层面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一揽子解决积弱积贫状况的必然选择。但是,历史又一次无情地击碎中华民族的梦想,因为人民赶走旧皇帝,却又迎来新皇帝,社会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与危机之中。当时中国一批先知先觉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深刻反思之后,把造成中国落后、屈辱的根源不约而同地归诸于中国传统文化。  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学者们,以启蒙开智为己任,揭橥新思潮,批判旧文化,积极引进西方的现代学术文化思想和政治社会理论,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化学术领域一时间风起云涌,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

7、,大有对旧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当时,中国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仁学》写于戊戌政变前,到五四不过二十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但五四时期已没有人讲‘仁’了”(谭嗣同)。[1]  每一个时代皆有其历史主题与时代主旋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如何因应西方文明的侵凌,将刚刚从皇权体制中脱胎而来却又一盘散沙的稚嫩的民族国家整合起来,尽快地走向独立自主,解除列强环伺的民族危机,赢得国际社会应有的尊重。这种内生的强大的历史迫力,促使移风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