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

ID:26913623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_第1页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_第2页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_第3页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_第4页
资源描述:

《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襄阳市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抗药性调查范志成(通讯作者)夏咏邵英(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襄阳441104)【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47-02襄阳市襄州区位于鄂丙北部,是湖北省疟疾高发区之一。主要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自1988年以来,我区在复媒按蚊区和单纯中华按蚊区的疫情发生地,采用了化学杀虫剂灭蚊等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为了解和掌握我区传疟媒介按蚊的抗药性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于2009年8月

2、在复媒按蚊区的峪山镇方集乡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药膜滤纸、测定筒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供试杀虫剂药膜滤纸浓度:4%DDT(1.428g/m2)、5%马拉硫磷(1.78g/m2)、0.05%溴氰菊酯(0.00178g/m2)、0.05%氟氯氰菊醋(0.0534g/m2)。1.2试虫来源试验前夜采集牛栏内刚吸牛血的按蚊,放入蚊笼内,带回实验室饲养(浸入10%葡萄糖水的棉球放在蚊笼上),次H上午供测试用,此时蚊虫胃血消化约在谢拉氏3-4期。1.3试验方法区分剂量法:采用W

3、T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1】每个供试杀虫剂各做4筒独立的实验,每筒测定虫数20-30只,同时设空白对照。测定时,将待测蚊虫移入装有上述杀虫剂药膜滤纸的接触筒中,直立,观察第10、15、20、30、40、50、和60min的击倒率(马拉硫磷不观察击倒率),接触60min后立即转入恢复筒,在恢复筒上放置浸入10%葡萄糖水的棉球,饲养24h,观察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用Abbott公式较正,较正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一对照组死亡率)/(1一对照组死亡率)×100%。1.4抗药性判定标准按W

4、T0抗药性评价标准确定抗性级別[2]:死亡率>98%为敏感性群体(S),死亡率80%〜98%为初步抗性群体(M),死亡率<80%为抗性群体(R)。2结果2.1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传疟媒介按蚊对DDT、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均小于80%,都为抗性群体。但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蚊虫的击倒率均小于死亡率,表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毒效仍然较强,与张华勋等报道一致[3】(表1)。表12009年襄州区传疟媒介按蚊对不同杀虫剂抗药性测定结果2.21994年8月,在上述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方法做了

5、抗药性调查,结果:蚊虫对DDT和马拉硫磷抗药性测定为抗性群体,溴氰菊酯为初步抗性群体,氯菊酯为敏感性群体[4]。于2009年对比,不仅蚊虫对DDT和马拉硫磷都产生抗性,而且死亡率还在降低,说明抗药性不断增强,而溴氰菊酯则由初步抗性群体发展为抗性群体。2.3蚊虫死亡率与杀虫剂浓度存在着毒理效应关系。在一定的吋间内及标准的测试浓度下,若受试蚊虫产生抗药性,其死亡率下降,反之,蚊虫的存活率则会上升。因此,可用存活率代替死亡率来观察蚊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化趋势。按照平均增长公式y=a(l+x%)n(其中,y是产生较高抗药

6、性的年份蚊虫存活率,a为以前产生了抗药性年份的存活率,n为蚊虫存活率上升所用的吋间),计算出平均每年蚊虫存活率x%=(y/a)1/n-lo近而,初步估算蚊虫由敏感性群体发展为抗性群体需要的吋间n=Lg[(20%/l%)/(l+x%)](其中,20%为抗性群体蚊虫存活率,由于区分剂量法抗性级别判定标准要求,当死亡率小于80%为抗性群体<存活率=1一死亡率>;1%为敏感性群体蚊虫存活率,敏感性群体蚊虫死亡率判定标准要人于98%,这里设定最多冇1%的蚊虫存活即为敏感性群体)(表2)。表2传疟媒介按蚊对D

7、DT、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抗性趋势分析3讨论3.1控制媒介按蚊是我国消除疟疾策略制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蚊虫对杀虫剂产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从这次调查结果发现,我区已对DDT、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都产生了较高的抗性。调查之前,氟氯氰菊酯杀虫剂本地区从未使用过,同样产生了抗性,这可能是DDT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间,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间均存在交互抗性奋关[5-6]o3.2蚊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形成的。本次通过对DDT、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

8、抗性趋势分析及其产生抗性吋间的初步估算,可以看出在不到一年半(1.2566-1.2920年)的时间内均产生了抗性,似乎不存在蚊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长期累积的结果,而可能是蚊虫在不太长的吋间范围内对杀虫剂选择压力的适应性,一旦压力解除,其抗性程度随之发生变化,这可说明为何同一地区的野外传疟按蚊抗性测定结果会出现前后反复不一的现象。3.3本调查结果表明,蚊虫对化学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产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