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

ID:26898387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_第1页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_第2页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_第3页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_第4页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基于对民法制度借用的税法私法化研究私法化与借用的解读  日本学者金子宏认为,税法是关于税收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台湾学者陈清秀认为,税法即是规律作为课税权主体的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与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民间的法律关系。国内学者一般认为,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学界在对税法定义探讨的基础上对税法进行了法律部门归类,关于税法的法律部门归属,也有不同视角,若把税收看成一种国家宏观调控中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税法应属于宏观调控法,处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若把税收作为行政法规中《税收征管

2、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则是政府的行政行为,税法应当归属于经济行政法。而基于目前法学研究观点,经济法属于典型的公私交融的法律部门,行政法虽属于公法范畴,但其中经济行政法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步具备些许私法色彩。前提不当必然导致错误结论,把税法的性质定性为公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是把一切以国家意志为出发点的税收权力论作为理论前提的错误结论。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故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权力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只是辅助性手段,已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私权利即市场才能担当此重任,而且随着私法理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税法基础性理论及具体制度中,税法早已不是

3、完全意义上的公法,在对民法相关理论与制度的借用基础上,税法正在逐步私法化。  借用该作何理解呢?前文提到,税法中出现大量民法上的理论与制度,是税法私法化的重要表现。为与税法上的固有概念相区分,对于被税法借用的私法上已使用并具有明确意义与内容的概念称为借用概念。税法上借用概念的出现并非学者们的主观构想,而是根源于对征税对象的科学定位,换言之,国家征税活动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性及纳税主体地位的独立性必然要求对其主体地位、个人财产、合法收益等概念予以明确,而这恰好构成民事法律调整主体交易行为的重要内容,当主体间交易行为所涉及的诸多私法概念,如私法已经明确的行为、收益、财产等,一旦进入税法的调整

4、视域,便本文由.L.收集整理演化成税法上特有的征税对象的概念。税法概念上的私法化,是对源自民法领域概念的借用,它意味着对民法调整的承继与续延,也表明税法与民法的不可分离性。税法对民法概念的借用,即概念范畴上的税法私法化是税法上的征纳行为与民法上的交易行为本质上的不可离分性所引发的必然结果。  税法对民法制度之借用  税法在制度上对民法最典型的借用是把国家征税看成一种债,税收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只是这种债有着更大程度的公法意义,但这种公债又不同于一般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国家和纳税人在不同阶段的主体地位是不同的,换言之,在税款征收阶段,国家作为债权人,纳税人作为债务人

5、,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以履行其对国家的债务,但其在缴纳税款之后,该法律关系并未终结,只是其中的主体地位发生了转换,在税款使用阶段,国家是作为债务人存在的,纳税人的地位转换成了债权人,国家需要提供公共消费品以履行其对债权人即纳税人的债务,此时该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才算终结,也就是说不同阶段承担债务的主体是不同的。这是税法对民法之债的宏观借用,与民法之债本质上相同但也有其特殊性。本文从微观角度,对税收征管制度中的三个核心制度进行探讨,通过论证其与民法相关制度的契合,来论证税法对于民法制度层面的借用。  (一)出口退税对不当得利返还之借用  一般而言,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正当理由而得到利益使

6、他人利益受到损害。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依据之一,因不当得利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称为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的直接法律后果是受损人取得的返还请求权,受益人承担返还义务。民法之所以确认不当得利之债,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使不正常的利益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当得利的法律构成要件为: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出口退税制度是税法中的重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税收部门退还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经

7、缴纳的消费税与增值税,主要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对外出口贸易,并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1985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中继续深化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引入与完善,对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出口退税制度本质上并不是不当得利,其是对民法中该项制度的借用,这种借用可以增强出口退税的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