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

ID:26892484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_第1页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_第2页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会创新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乡中心小学138001创新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快感和美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所以说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应该是贯彻愉悦性原则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尤其是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各科教学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

2、优势和明确的任务。创新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动机、创新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不必苛求有什么重大的创造发明,只要能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新的思想方法和新的解题思路,教师都应及时肯定、鼓励和评价,使学生获得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锻炼中,获得自信、功利、智力快感和创新美感,就培养了创新动机和创新习惯。一、打造创新的使者激发学牛.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倍加爱

3、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主要的方式有: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牛.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境。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1.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

4、,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二、催生创新的萌芽教师要帮助学生务实创新的基础。首先,要务实语文基础,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讲课吋实施民主教学,不能“把话说绝”,给学生留下说话和思考的余地;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在此基础上以求创新。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冇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

5、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4过程中,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吋不吋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疑问一一探索一一发现一一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冇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三、缔结创新的翅膀1.丰富表象,唤起想象。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吋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

6、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学习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1.填补空白,发散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奋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异想天开,拓展思维。知识是冇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只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四、激活创新的灵魂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冇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

7、玩就是“坐”;冇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一一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冋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吋,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冋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