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笋菜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笋菜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综述了笋菜(茎用芥菜)的国内种植概况和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笋菜的种植和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笋菜;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笋菜又名笋子芥、棒菜,是四川特产蔬菜之一,其嫩茎和叶可食,但以食用鲜嫩的茎为主[1-4]。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笋菜作为高产高效的蔬菜新品种,是农民可选择的蔬菜品种之一。通过对我国笋菜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我国笋菜种植和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笋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1我国种植概况 笋菜原产四川,在西南、西北零星种植,种植的
2、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白皮稀节棒菜、白甲菜薹、南充棒菜等。在北方地区如山东省,育成了不易抽薹的笋菜新品种,主要是以鲜食为主,已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江西、陕西等省份也有地方品种的零星种植。笋菜引入浙江是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生长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经济效益好,不仅丰富了冬春季蔬菜淡季供应的花色品种,且其腌制品俗称“芥菜株”很适合广大城乡居民的口味。浙江省的笋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面积约有2000hm2,其中台州市的路桥金清镇、温岭桥头镇及临海桃渚镇种植面积较大,形成了数个笋菜专业生产村,以种植青皮种为主,主要是鲜菜外销,销往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2国内研
3、究现状 茎用芥菜是中国特产蔬菜,由叶芥菜演化而来,演化中心在四川省,因此笋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种植比较多。目前从事笋菜育种的科研单位不多,只有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少数科研单位在开展笋菜育种工作。重庆市农科所利用芥菜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了笋菜雄性不育系,涪陵区农科所正在利用笋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开展笋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已有新的杂交组合育成。近年来,北方地区也已成功引种笋菜,并育成了新的适合于当地栽培的新品种,如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控光选择材料、人工杂交等手段育成的北方生态型笋形茎用芥菜新品种鲁笋芥1号,具
4、有在北方夏末秋初高温长日照条件下不先期抽薹的重要特性,能适宜在北纬31°~45°的广大北方地区种植,实现了鲜食茎用芥菜种植区域的突破。浙江省的笋菜种植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也有一定的面积,但在新品种的选育上近乎空白,只有农户或当地的农技部门进行简单的提纯复壮工作。 3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新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从事笋菜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不多,育成的笋菜新品种比较少,适合于鲜食或加工的品种更少,农民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笋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比较长,但其高产栽培技术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二是种性退化。笋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其种性较易退化,农户不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自
5、行选株留种,留种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不同类型的品种相互间种,互相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由于没有新品种的及时更换,造成1个品种长期种植,笋菜种性退化,品种混杂非常严重。田间表现为茎皮色、收获期、大小等不一致,植株高度参差不齐,空心率提高,最终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影响菜农和加工者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工问题。存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两方面的问题,由于采用简便快速的腌制方法,失去了原有的“芥菜株”风味。现在消费者都崇尚绿色健康的食品,对腌制品存有一定的疑虑,致使笋菜的腌制品短时间内难以在国内外打开市场。4发展对策 一是提纯复壮品种。由科研单位尽快对现有笋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提纯后的品种由种子
6、公司或农业服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繁种和供种,解决当前笋菜生产中存在的种性退化、品种混杂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问题。二是提高栽培措施与选育新品种。加大对笋菜的科技投入,使笋菜的科研和生产上一个台阶,提高农民种植笋菜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由科研单位和农技部门对笋菜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尽快制订出笋菜的高产栽培技术。由科研单位通过多种育种途径,选育出更加适合于不同食用和加工方法的高产笋菜新品种,对原有的农家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笋菜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开发加工新产品。为了进一步推进笋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无公害笋菜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
7、技术,扶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上加大投入,开发加工新产品,提高笋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