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ID:2686565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_第1页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_第2页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_第3页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_第4页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评述摘要:我国近年来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越发重视,学者们纷纷采用实证分析的模型来评价真实盈余管理,更有许多人讨论企业操纵利润的方式的转变原因,为什么以前年度企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而现在转化为真实盈余管理,以及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基于此,从我国金融类企业的现状出发研究真实盈余管理通常采用的手段及实证分析模型、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等,并且通过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重新对金融资产的有关规定进行梳理,发现更多的企业将采用操控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以期为金融类企业的盈余管理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为公司内部治理

2、、准则制定者、行业监管者提供参考。中国2/vie  关键词: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金融类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6)33-0097-02  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行业的热点问题,由于真实盈余管理需要借以实证分析来加以佐证,因此我国学者对实证分析方法的完善,加快了我国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无疑推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起初,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只限于应计盈余管理,并且不包括金融类企业,但是研究发现,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不明确。应计盈余管理与之对应的是真实盈余管理,但是由于它的不易显露性,加之操作成本较高,因此国

3、内学者对它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分析金融类企业。因为金融类企业特殊的性质,研究盈余管理时往往被剔除在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类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盈余管理的发展与准则的制定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金融类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公司内部治理,行业的监管都至关重要,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源于Schipper(1989),其认为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求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财务报告的行为。Roychowdhury(2006)利用模型分析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手段和发展趋势,将真实盈余管理定义为管理者通过操控生

4、产经营活动来达到股东所期望的财务指标。ZhaoY等(2011)通过借鉴Roychowdhury的研究认为,之所以会产生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是管理层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达到企业的短期盈余指标,而采取的异常经营活动。  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金融类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金融类企业的特殊性,以前年度研究的缺乏性,研究金融类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便尤为重要。由于金融类企业的行业监管比普通行业的监管更为严格,因此同样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管理者为了达到行业监管的要求自然会有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新准则实施后,我国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加强,但是还没有统一的结论,采用何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还有

5、很大的研究空间。  一、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我国金融类企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在经营业务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其产生的动机也具有特殊性。一般动机为管理层薪酬激励等债务契约动机,还可能是配股、增发股票等资本市场动机。由于金融类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求利益,提高客户信任和信心便至关重要。所有的行业都面临着一定的行业监管,而对于风险性较高的金融类企业更是如此。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自然会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创造动机与环境。在银行中,信息的不对称较为普遍,内部管理人员通常掌

6、握更多更准确的有关银行资产质量方面信息,他们会将这种信息传递给市场,为了向市场传递良好信息,促进外部参与者参与市场,降低融资成本等,银行内部会隐藏资产替代行为,从而使外部信息使用者认识不到真实的风险承担倾向和风险水平。  (二)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金融企业主要是通过资产的处置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里的资产,既包括一般企业的长期资产,也包括一些短期资产,例如金融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对于拥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金融类企业来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操纵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更加隐蔽。因此,金融类企业倾向于将盈余管理手段转向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为主的真实盈余管理操控。 

7、 二、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分析  借鉴Dechow(2000)和Bartov(1993)使用的实证模型,构建模型(1)如下:  FGAINit=α0+α1SPi+α2SIZEit+α3LEVit+α4GROWTHit+α5URit+α6FGAINt-1+α7YEARi+εit  各变量代表的含义:FGAINit,企业i在第t期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SPi,盈余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