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

ID:2686353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_第1页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_第2页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_第3页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_第4页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2016,据说是“黑天鹅”不停起飞的一年,“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引发反思,一些人发现了新趋势,一些人回归了旧常识。中国3/vie  2016,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网红们不断刷屏,吃瓜群众一路点赞,互联网上的情绪开始淹没逻辑……  反思2016,本来应该是心灵鸡汤式的按摩,但一群人的逻辑却像是体育老师教的,所谓的反思变成了商业伪逻辑的复辟,的确有必要花点时间来澄清。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重农抑商  2016年,实体经济是备受委屈的“萌宝宝”,高举“实体经济”的大

2、旗就能自带正义光环。而“实体经济”的扛旗者们对于互联网流通企业骂声一片,仿佛流通不死,中国不富。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要做新时代的“重农抑商”,在古代,这就已经被证明是无知政策。生产和消费是天然分离的,两者之间需要流通环节(或者称为渠道、分销)来连接。流通起到几个作用,主要来说:一是信息传递,二是信誉背书,三是物料流转。这样一来,消费者才可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流通越发达,生产才能越受刺激,否则,实体经济如何振兴?  我们一度以为世界是平的,任何用户都可以直连任何产品,任何厂商也可以直连用户,但实际上

3、,过于离散的两端形成了庞大的信息,无论是供需哪方,依然是无所适从,依然需要一个“中介”。  如果是京东,你可以叫它“自营”;如果是阿里,你可以叫它“平台”;如果是美丽说、蘑菇街,你可以叫它“社群”;如果是罗辑思维,你可以叫他“IP”……这就衍生了自营电商、平台电商、社群电商、IP电商……  互联网形成的去中介化,实际上是去串联中介(层层分销),形成一个个并行的、新的“大中介”和若干并行的、场景化的“小中介”。从春兰、格力等空调厂商在上世纪“杀大户”,自建渠道排斥苏宁等流通企业,到现在厂商们高喊“打掉马

4、云,中国实体经济才有未来”,甚至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其实,厂商想要甩掉流通都是必然的天性,但是,除非你找到方法做“产销(销售)一体化”,甚至“产消(消费)一体化”,一切都是基于自己利益出发的套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批评马云,可以说阿里的假货问题,可以说平台太强势的问题,但却不能批评流通,流通无罪。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反金融  2016年,险资不断兴风作浪。自从姚员外举牌万科、格力,险资就成为了一股淹没实体经济的洪流。随后,上面强势发声,打压之下,姚员外服软,承诺逐步退出。  一时间,振

5、兴实体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金融成了十恶不赦。有人甚至拿出美国次贷危机来说明金融工具制造了多大的罪恶,还有人拿出老干妈作坊式经营的思路说明远离金融有多明智。  中国真的不需要金融了吗?哪个所谓“实体经济”的企业敢说自己不需要金融?资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任何企业都不可缺少的。而在企业(项目)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资本通过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并投入退出企业的过程获得收益,本来就是天经地义。  进入哪些企业?肯定是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所以,万科、格力等优质企业才会成为资本进入的对象。所以,回过头来看险资

6、举牌的现象,你很难用道德来批评他。即使用道德作为理由打压市场行为,这也不是程序正义,根本不值得吃瓜群众们叫好。要怪,只能怪制度没有设计好,修改制度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股权和债权融资都是手段,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所有可能的市场都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进入哪种市场就要遵守哪种市场的规则,不能规则有利于你的时候就变成圣人,规则不利于你的时候就变成小人。你要嫌股权融资会带来野蛮人,你就像华为一样不上市不就得了?  中国不是金融产品泛滥的问题,而是有效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是金融市场不规范的问题。

7、典型的现象就是,“钱多”与“钱少”矛盾并存,即金融机构钱多,贷不出去,但是需要用钱的企业钱少,贷不出来。拿着牌照的金融机构缺乏对于市场的精准判断,行情稍好就催企业来贷款,稍微有风吹草动就抽贷,翻脸比翻书还快,搞得真正的“实体经济”叫苦不迭,这才是问题。进一步,这种矛盾催生了大量的地下钱庄、影子银行,造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这才是更大的风险。  金融不邪恶,邪恶的是没有规则的金融,邪恶的是规则只为一部分人服务的金融。  振兴实体经济,不是追求要素低成本  2016年,还有个关键词是“死亡税率”。财政学者李

8、炜光批评中国征税过重,认为40%的税负对中国企业意味着死亡,可以叫“死亡税率”。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对“中国税收全球最高”进行吐槽,直言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并宣布将投资10亿美金到美国建厂。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中国失去实体经济的成本优势的说法甚嚣尘上,恨不得所有的企业都迁往美国。  中国经济长期靠投资拉动,缺乏内生性的消费拉动,造成了增长的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投资的拉动边际效用递减的背景下,减税、补贴,让企业休养生息是应有之义,我完全赞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