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

ID:26863506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_第1页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_第2页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_第3页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_第4页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献忠藏宝之谜及发掘的意义摘要:从清初开始,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便不绝于书,传说藏宝处或在成都锦江中,或在新津岷江渡口底,或在青神江底,或在峨眉普贤峰顶,或在黎、雅间,或在彭山江口底,以后者的可信度最高。对其发掘的学术意义大于文物价值。中国4/vie  关键词:张献忠剿四川;藏宝传说;江口之战;学术意义  张献忠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四个月时,即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八月攻下成都;十一月,献忠即位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张献忠放弃成都,向北撤退,其冬,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遇清军伏击中箭牺牲。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为什么只维持两年便失败了呢?

2、历史学家总结的原因很多,但在四川人民的集体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张献忠剿四川”,杀人太多,丧失民心所至。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晨凉漫记》中说:“《蜀碧》一类的书,记张献忠杀人的事颇详细,但也颇散漫,令人看去仿佛他是像‘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样,专在‘为杀人而杀人’了。他其实是别有目的的。他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

3、,杀,杀人,杀……”现代历史学家为张献忠辩诬,认为“张献忠剿四川”系地主阶级文人造谣诬蔑,他即使有杀人过多之事,那也叫“严厉镇压地主阶级的反抗”。多数学者看法,以现代著名作家李�氯讼壬�为代表:“我不同意旧日记载,把张献忠写成一个无人性的魔王,但也不敢苟同现代许多历史研究者将张献忠歌颂为一个毫无瑕疵的、合乎现时理想的农民起义的伟大的英雄人物,而把一些不可证言实是张公所干的过失,全部挂在清兵账上。”[1]何谓“不可证言实是张公所干的过失”?除了滥杀无辜百姓,便是抢掠。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张献忠长期四处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筹集军饷的手段主要方式就是“打粮”,即抢掠,抢掠富

4、人,也抢掠老百姓。抢掠必然遇到反抗,镇压反抗的手段便是杀人。人杀光了,田园荒芜,抢到手的金银财宝,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反而成了行军作战的累赘,只好把它埋藏起来。于是,从清初开始,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便不绝于书。  传说中张献忠藏宝的地方有六处:  一、埋在成都锦江之中。《明史・流贼传・张献忠传》记载,张献忠占领成都后,“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2]戴笠、吴乔《流寇长编》卷十七记载,张献忠“谓兵有妇女财物不肯死战,凡移营,金银必弃,妇女必杀。”“涸锦江凿而深之,集民间宝物实其中,覆以土石,与江底平,命曰‘锢金’,欲使后人

5、不得发也。”[3]孙《蜀破镜》卷四载,顺治三年秋八月,“既望,张献忠将前自江口败回所余蜀府金宝,用法移锦江,锢其流,穿穴数仞,填之下土石并凿工掩筑,然后决堤放流,名曰水藏。”[4]江按:锢为铸塞,铸铜铁以塞隙谓之锢。《蜀破镜》原文“用法移锦江,锢其流”,对照上两段引文,可知有误,应为“用法移锦江,涸其流”。涸其流,即截流筑堤,排干江水;然后“穿穴数仞”,“集民间宝物实其中”,铸铜铁以塞其穴,“覆以土石,与江底平”,谓之“锢金”;最后,“决堤放流”。这种在水底埋藏金银财宝的方式,叫“水藏”。  二、埋在岷江新津渡口江底。沈荀蔚《蜀难叙略》云:张献忠“其所聚金银,以千余人运之江干(江按:江

6、干,即江岸,水畔),三月始毕。至是测江水浅处多支流,以杀其势,一如筑决河法。水涸,于江底作大穴,投以金银,而杀运夫于上,后覆以土,仍决江流复故道。后续有所得,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5]这段文字所称“江干”“江水”“新津江口”之“江”,不是锦江,应指新津渡口(俗称“三渡水”)至彭山江口那段岷江主流。“江水浅处多支流”也是新津渡口那段岷江河道的特征。成都出南门至新津县里程为90华里,“以千余人运之江干,三月始毕”,应指由旱路车运马驮将金银从成都运到新津渡江岸,然后就埋藏在新津渡江底。“后续有所得,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

7、至巫峡投之”指的是彭山江口之战前,张献忠水陆进军,其中陆路一支系从成都先陆行至新津渡,再下船顺流向江口进发。  三、张献忠宝船沉没在青神江底。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一:“费此度(密),明之遗民,流寓塞外,尝有句云:‘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深为渔洋所赏。有遗像,蒋心余题长古其上,总括生平,可作志传读。‘上书无益起义兵,壮士自结飞来营。安定关中十万户,贼不敢犯人长生。司命三军费孝子,剪发辞官父归里。携儿避乱陷凹蛮,黄金竟赎全家死。杨展镇蜀真英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