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ID:2686293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取向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研究外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索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多元价值并存的形势下,如何创新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中国7/vie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1009-5349(2016)13-0001-03  一、研究背景介绍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前景,还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然而,

2、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的认同,以及对中外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辨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外语专业大学生,更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中外文化冲突,因此也更需要明确的价值辨别和文化适应能力。研究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是一种文化立场和态度的思考,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  目前,全国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上海外国语大学属于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语言院校。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建校近七十年来,上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国家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

3、了贡献。目前上外授课的外语数量已达27种。上外的办学愿景是建设成为国别区域研究和全球知识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在这样一所培育卓越国际化人才的院校,大学生时刻处于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情况如何,传统文化教育有何种途径与方法?对此,笔者以上外为例展开了调研。  二、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现状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问卷以上海外国语大学27个语种的本科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共发放问卷715份,有效问卷为713份,有效率为9972%;访谈不同外语专业师生45人。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均为外语

4、专业,其中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英语179份,日语91份,法语79份,俄语64份,阿拉伯语48份;从年级来看,本科四年级137人,占比1921%,本科三年级96人,占比1346%,本科二年级194人,占比2721%,本科一年级286人,占比4011%。  (二)调研基本结果  总体来看,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情况不容乐观。从文化符号、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等三个层面来看,调查结果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学生对富有推广价值的中国文化符号的认识较为分散,“非常了解”的比例仅占351%,而“不太了解”的比例达到3072%。对符号代表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多停留于“一知半解”的程度;(2

5、)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一定的“文化失语”现象,83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用外语表述本民族文化的能力处于“中等或较差的程度”,文化身份(被研究对象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评价、归属倾向、自我认同和情感依附)较为模糊,文化自觉与自信有待加强;(3)大学生对于中�A文化的基本价值(对中华民族的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念的接纳程度)和重要程度普遍表示认同,但是对于外来文化充满向往,87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所学语言国家学习生活,并充分体验、融入他们的文化。  (三)调研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调查现状,结合问卷和访谈情况,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原因:  1.中外文化碰撞

6、导致文化认同的偏差  调研中,4474%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以往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而此处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指高中阶段的历史与语文课文知识。升入大学以后,由于课业重点的变化,尤其是外语专业学生需要面对一门全新的语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语言技能的习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则有一种“已经熟悉不需要多花时间”的错觉,不再注重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领悟。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确实为学好目标语言也需从相关文化中获取养分,但在长达四年的语言学习中,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追逐往往远大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方面,难免产生同化,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偏

7、差和困惑。  2.长效激励机制的缺位  访谈显示,虽然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包含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此类课程比例较低,无法保障学生选修。作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这一块阵地的缺失,无法激励学生持久地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保持同等的兴趣,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习得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  3.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  当被问及“你认为语言课程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多达492人回答“一般,很少提及”,占总人数的69%。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外语教师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