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

ID:2686244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_第1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_第2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_第3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摘要: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强化数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知识整合,保证教学质量;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学习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中国5/vie  关键词:高中数学类比推理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在反思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领悟新知识,进而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存量;另一方面,类比推理法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丰

2、富了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将类比推理法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数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具有极强的分散性、综合性和抽象性,�o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此,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类比推理法,不断挖掘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如图

3、1所示,老鼠由A向西北逃窜,路线为AC,猫在B处向东追去,路线为BD,猫能否追到老鼠?”  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AC、猫追逐的路线BD实际上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进而引出向量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笔者还引入数量概念,并对比了数量和向量,发现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除了大小之外,还有方向,不能比较大小。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二、实现知识整合,保证教学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4、,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法整合、归纳与总结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并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时,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向量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做好教学知识铺垫后,笔者引入类比推理法,对比实数系和向量系运算方式。如实数系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消去律:若ab=ac,a≠0,则b=c;若ab=0,则a=0,或b=0;公式:(a+b)(a

5、-b)=a2-b2(a±b)2=a2±2ab+b2;

6、a・b

7、=

8、a

9、・

10、b

11、。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得出向量系运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不满足消去律:・=・,那么和不一定相等;若・=0,那么不一定为0,也不一定为0。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系运算和向量系运算的区别,从而理解向量知识结构。  三、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可引入类比推理法,将学生思考与总结出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然后通过合

12、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55页“国王赏麦故事”,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如何计算S64=1+2+22+23+……+263,同时在进入问题探究中设置问题:“如何求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与公式,得出Sn=a1+a2+a3+……+an=a1+a1q+a1q2+……+a1qn-1。”然后,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式,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整合知识

13、点后,笔者归纳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与公式特点:第一,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q=1与q≠1两种情况;第二,当q≠1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分别涉及四个量,四个量中“知三求一”;第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a1、q、n、an、Sn,五个量中“知三求二”,即为方程思想。  笔者通过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法的运用,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恒兴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