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

ID:2685818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_第1页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_第2页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_第3页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_第4页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研究摘要: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新闻传媒更需要适应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特点而攻坚克难,发挥对当下受众积极的影响力,担负起社会思想政治引导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明确自身的社会职能定位将潜能深入挖掘,确保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如此才能切实实现新闻媒体应有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思政舆论环境基础。中国4/vie  关键词:新闻传媒受众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6)11-0325-01  引言:新闻传媒作为我国党政的“耳目喉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设的过程中扮演好思政引导者角色,借舆论效应引导主流思政意识的回归,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一、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概述  自新闻行业生成之时,便具有特殊的社会性质,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影响力不可忽视[1]。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新闻事业的发展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新闻传媒最早是以报纸的形式存在。在初期,毛泽东曾经将报纸的作用定位于社会主义环境下,并且重点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环境中报纸功能的区别所在,提出社会主义环境中的报纸是基于公有制基础进行的新闻信息传播,而资本主义环境的报纸所反映的则是无政府状态下的经济报道[

3、2]。不仅新闻工作者代表着特定的阶级立场,就连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亦有着差异化的阶级倾向。因此,新闻传媒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政党及其他组织的一个舆论工具,无论新闻事业如何发展,都难以同政治领域斩断瓜葛[3]。  新闻传媒影响受众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它的最初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新闻传媒依然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定位,切实发挥出“耳目喉舌”的作用,高度整合党的主张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积极传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实反映,并不断为人民群众指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4、在当前互联网的作用下,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引领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已经不容忽视,新闻传媒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始终紧随党的步伐坚持通过扩大舆论影响力起到应有的思政导向作用。  二、发挥新闻传媒对当下受众的积极影响力策略  1.秉承科学化的思政舆论引导理念  媒体作为党政的传声筒,始终都被党和政府赋予高度的期望,以舆论引导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一直是媒体的重要职责,尤其是新闻传媒更凭借着自身的社会文化事业属性而被誉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当前,新媒体环境加速了全球各类信息的交互,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思潮亦不断趋向

5、于多元化,核心价值观随之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偏离,拜金主义、奢腐之风的蔓延直接撼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误导着我国社会一些民众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从而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快速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当代新闻传媒的商业化也致使部分媒体因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走上不良的发展道路,虚假新闻、有偿报道、泛娱乐化与低俗之风等也逐渐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负面的新闻报道以巨大的偏差引导着错误的舆论,加速着社会各种不和谐要素的滥觞。由此可见,新闻传媒应当正视社会发展的现状,以社会责任作为发展的基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断纠正新闻工作中的错误,秉承科学化的思政舆论引导理念,

6、通过正确的思政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化发展。  2.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舆论氛围  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和谐社会发展的实践亦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媒体作为党政联结民众的桥梁,应当在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不断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信息宣传,从而起到积极的思想政治动员作用,使全社会的思想力量高度凝聚,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发展才是硬道理”实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对此,新闻传媒应当加大对发展的宣传力度;其次,和谐社会的建设并非针对某一领域

7、的单向发展要求,而是应当基于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而实现的一种科学化发展,只有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均衡发展,才能推动和谐社会更快速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新闻传媒还应当积极促进社会的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三者的协调,只有保证思政意识形态与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驾齐驱,才能确保舆论的导向作用。  3.深化“以人为本”思想在和谐社会中的贯彻  从宏观视角来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不仅涵盖了社会的安定发展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共处,更包括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民主化政治建设等等特征。和谐社会的“和谐”,本质上就是在强调人的和谐,同时也不局限于个体之间,更注重

8、人与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