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

ID:2683405

大小:74.96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1-17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_第1页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_第2页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_第3页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_第4页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摘要被称为“天才作家”和“黎巴嫩文坛骄子”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在华丽鲜艳的语言外衣和自由洒脱的形式外表风格之下隐藏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内涵。它们或分散在字里行间的不同处,或隐藏在类似寓言故事的演绎背后。但是无论这些哲理内涵以何种方式显现,我们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和魅力。所以本文尝试从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原因与结果三个哲学命题的角度来具体阐述纪伯伦散文诗中哲理内涵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由三章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纪伯伦的生平和他的文学创作及他散文诗的哲理倾向的形成三方面简单介绍了纪伯伦的情

2、况,其次梳理了关于纪伯伦的研究述,最后提到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撰写视角。第一章从“壳”与“核”的本质及其二元对立的实质出发概括了纪伯伦散文诗对现象与本质的哲学命题所做的具体的阐释。第二章从纪伯伦散文诗中选取五组意思相反的意象来说明诗人对斗争性与同一性这一抽象的哲理命题的形象化解释。第三章从人们不自觉的行为当中对原因与结果这一命题的利用和错误的引用将会导致的结果两个方面来总结纪伯伦散文诗对这一命题所做的解答。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关键词:纪伯伦散文诗;哲理内涵;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因果关系绪论纪伯伦·哈利勒·

3、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著名诗人和作家,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旅美派”的领袖,“笔会”主席,也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诗的奠基者之一。是20世纪与泰戈尔同样伟大的东方诗人。一、纪伯伦生平与文学创作状况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出生在黎巴嫩一个名叫贝什里的小村庄,这里有能轻易就让人陶醉的大自然的瑰丽之景,有成林的傲然挺立的参天的雪松,有绵延起伏几千里的群峰,家乡因为无比优美的自然风景而让它在纪伯伦的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并没有因为贫穷和落后而显得一无是处,在纪伯伦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曾专门地呈现过家乡的

4、美景和表达出对家的无限眷恋之情。在1895年6月25日在母亲卡米拉·拉姆的带领下和哥哥两个妹妹迁至波士顿以前的所有时光,纪伯伦都是在风景如画的家乡度过的。在来到波士顿以后,在母亲勤俭持家的努力下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但仍不富裕,尽管如此,纪伯伦还是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他于1895年9月被送进附近的移民学校奎西学校学习,他最先在这里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并因为显著的绘画天赋而受到弗劳伦斯·皮尔斯的赏识,并逐渐开始涉足波士顿先锋艺术圈。在1898年9月—1902年6月期间,纪伯伦离开波士顿返回黎巴嫩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知识。在1908年7月1日,他在中学女

5、校长玛丽·哈斯凯尔的资助下,得到了于他非常难得的去法国巴黎为期两年的学习绘画的机会,师从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1910年10月学习结束重新回到波士顿后,他与玛丽同时决定放弃结为夫妻的决定,纪伯伦开始潜心写作。1911年5月,纪伯伦迁居当时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在那里结识了众多的文化名人,有的发展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支持者,纪伯伦的文学创作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环境和他人的支持而进入了巅峰时期。他的许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如:1911年冬天出版的阿拉伯语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9年3月由1913年4月创刊的纽约第一份阿拉伯

6、语文艺期刊杂志《艺术》出版的阿拉伯语长诗《行列》;1920年出版的阿拉伯语代表作《暴风集》;1918年11月出版的《疯人》;1920年10月出版的《先行者》;1923年9月出版的《先知》;1928年5月在波士顿出版的《人子耶稣》;1931年3月出版的《大地之神》,等。纪伯伦并没有病痛和生活的原因而稍有懈怠,这种努力创作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结束前夕。纪伯伦于1931年4月10日在美国波士顿逝世。遵其遗愿其遗体安葬于故乡贝什里由此举动也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极端热爱和思念之情。尽管他短暂的生命旅途里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异地他乡度过的,而对家乡的爱并

7、没有因为相处的时间的短暂而淡化,对它的爱反而因此更加强烈到死亡也不能把它割舍。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没有归属感的异地他乡,纪伯伦在贫穷与困顿中努力前行却仍跑不赢时间,在他还没有能力改善家庭处境和帮助家人摆脱命运的束缚的时候,他的亲人在生活的劳累与艰辛中离他而去,先是妹妹,接着是哥哥,母亲。他的心灵在一次悲痛欲绝的情感洗礼中懂得了温厚而沉着地坚守住心中美好的阵地,与丑恶做斗争。只要坚定了心灵的方向,即使在生命的旅途中要不断地翻山越岭,也要始终如一地追随着它。在纪伯伦的作品里表现为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子耶稣的无限崇敬之情。如《先知》、《先

8、行者》、《人子耶稣》。对美好的竭尽全力的追求必然让他发现丑陋塞途的现状,进而见识到被迫害者血淋淋的惨状。在作品中表现前者的有《暴风集》、《疯人》,表现后者的有《草原新娘》、《叛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