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

ID:2682869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_第1页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_第2页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_第3页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_第4页
资源描述:

《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奶牛生产应用EM技术试验研究(1)摘要:本试验旨在应用EM技术分别对奶牛日粮中的精、粗(仅麦秸部分)饲料进行发酵处理,以观察EM发酵精料与麦秸对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及改善奶品品质的作用与效果。试验表明:奶牛日粮中发酵精粮用量占日粮的10%、30%、60%、及发酵麦秸用量占日粮麦秸的30%、60%、100%时,均具有明显效果,其中发酵精饲料各组产乳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14%.16.76%12.6%,尤其以30%添加组较高。发酵粗饲料各组产乳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5%,21.2%,15.1%.添加量以30%-60%为宜,且应用EM能提高饲

2、料利用率。各组试验牛乳比重均符商品乳质量要求,优于群体平均水平。1、试验目的利用EM技术处理奶牛精、粗饲料,以确定EM技术在提高奶牛精、粗饲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奶品质及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与效果。2、试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7.6.8-1997.8.18在兰州市城关区五家奶牛场进行,试验分发酵精、粗饲料两部分,预试期为30天,发酵精饲料组正试期为60天。试验选用3-4胎次,产乳量基本相近且健康的甘肃荷斯坦奶牛80头,随机分为8组,各组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试验A,B,C组作为发酵精饲料试验组。A,B,C,D组日粮中分别加发酵

3、精饲料占口粮精料的10%、30%、60%。D组作为对照组,各组粗饲料和青贮饲料量不变。试验E,F,G,H组作为发酵精饲料试验组,其中E,F,G组粗饲料日粮中麦秸部分的30%、60%、100%。分别用发酵秸秆代替,H为对照组,各组精料及青贮料量不变。3、结果与讨论3.1发酵精饲料组:各试验组日均产奶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分别较对照组高9.14%.16.76%.12.6%各试验组头日增加投入分别为0.031元,0.093元,0.185元.各组较对照组多产奶1.485公斤.2.74公斤.2.045公斤.每日平均每头较对照组多增加收入2.38元

4、.4.38元和3.27元.3.2发酵粗饲料组: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依次较对照组提高21.5%.21.2%.15.1%.各组因使用EM增加投入分别为0.06元.0.12元.0.20元.而日均每头较对照组多产3.56公斤,3.51公斤,2.49公斤鲜奶.平均较对照组多增加收入5.69元,5.61元,3.98元.3.3利用EM技术发酵粗饲料较发酵精饲料更能有效地提高粗饲料利用率而增加奶牛产奶量。发酵粗饲料各组产奶量均较发酵精饲料高,日量中添加同一比例的发酵秸秆,日均较发酵精饲料组增加约2公斤鲜奶,较精料组多增加约3.4元产出。3.4各试验组奶牛

5、所产牛乳比重为1.030-1.034,符合商品牛乳质量要求,高于群体平均水平,平均水平为1.030。EM发酵饲料感观新鲜,气味酒香酸甜纯正,奶牛极喜采食。用秒表测验,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采食速度快0.5-1倍。每头每顿采食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0分,10-15分。3.5EM发酵饲料对产奶量的影响(见表)试验结果单位;kg/头日%组别期初产乳量期末产乳量期末较期初增减期末较期初增减率平均产乳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减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减率试验组14.314.80.53.515.91.712.0对照组14.711.9-2.9-19.714.

6、2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温度对伊乐藻光补偿点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