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政决策问责行政法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政决策问责行政法的论文一、完善行政决策问责的现实意义(一)正确理解行政决策问责行政决策问责主要是指对行政主体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做出行政决策,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由问责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基于其追究责任的直接规定,易于让人对行政决策问责的立法目的有狭隘的认识:1.对行政决策问责不是为了惩罚责任行政官员,而是为了提高行政官员的决策能力、水平。通过问责,使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决策时会更关注社会综合效益、更体察民生疾苦、更依据法律渊源。2.对行政决策问责不是通过惩治的方式来管理行政官员,而
2、是包括监督、考核、评估等方式来综合完善对行政官员的管理机制。3.对行政决策问责不只是事后惩处,还应通过完善考评机制,对行政官员决策行为进行激励、约束,以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二)行政决策问责的法理基础———权责统一理论任何一项制度或规则的确立都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正如美国着名法学家霍尔姆斯曾言:“理论之于法律的教条,犹如建筑师之于建筑的工匠,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①因此,探寻行政决策问责的法理基础是我们首先应探究的问题。既是对行政决策问责,就是对行政官员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约束和控制,而这正是权责统一理论的核心。从法治角度而言,责任与权力是统一的、对等的,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就负有什么样的责
3、任。政府及其党政领导干部拥有权力,因而同样负有相应的责任。一方面,对行政权力的责任规定体现了责任对权力的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都必须有相应责任的具体规定。通过对公共权力的这种约束与控制,以确保公共权力行使更加正当和合法。(三)完善行政决策问责的现实意义1.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各级政府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高了我国政府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但是,一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也表明在决策制度建设与具体决策
4、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法治决策的关系,通过对行政决策问责制度的完善,强化行政官员决策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2.是提高新时代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有待转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而随着行政决策问责制度的完善,迫切需要一批有现代管理理念、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能力较高的领导干部来做出行政决策,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来指导和治理社会事务。3.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又要面对因利益调整而引发大量凸显的
5、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对于责任官员的依法问责,将行政决策问责法治化,作为公平正义的制度化延伸,是各方最能接受处理矛盾与纠纷的手段,从而能切实保障改革能够沿着法治化道路稳定快速前进。二、当前对行政决策问责的现实困境从现行行政决策问责规范体系上看,现有法律规范为行政决策责[1][2][3]下一页任追究,实现行政决策问责法治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立法现状及实践运行仍存在不足之处。(一)传统人治思维的桎梏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使“人治思维”和“人治方式”传统依然有很深的影响,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时仍不同程度存在非法治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即根据个人意志和偏好,运用其权、
6、势、术处理经济、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时,基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做出主观性决策;不按法定程序而做出随意性决策,导致社会经济、公共利益受到损失。所以要行政决策问责法治化必然要强调宪法法律权威、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从而突破传统人治思维的束缚。(二)缺乏完备的行政决策问责制度体系1.缺乏统一的决策问责法律制度规范。从当前的法律体系看,我国尚无追究行政决策责任的全国性统一法律规范。关于行政决策问责的立法,主要散见于《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中,专门的问责立法只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由于上位法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各地方分散立法的局面,而地方性规范不仅适用范围有限,而且由于法律位阶低,
7、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加上各地方追究行政决策责任的情形不同,对行政决策失误标准的界定存在差异,给追究具体行政决策责任带来困难。2.行政决策问责制度体系不完备,实践操作性不强。(1)行政决策问责主体单一。当前,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加上各级政府及部门工作透明度不高,对行政决策问责主要来自行政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权力机关等“异体问责”相对比较薄弱。(2)行政决策责任主体不明晰。从目前相关法律规定来看,问责主体一类主要是针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