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ID:2681048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_第1页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_第2页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_第3页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大中农场徐麦31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播种、播后处理、肥料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推广徐麦31提供参考。  关键词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大中农场    徐麦31系江苏省徐州农科所利用烟辐188和徐麦26号有性杂交,后代连续单株选择及品质筛选育成,参加试验代号徐麦4036,原系谱98202-4-3-3-2。依据2009—2010年高产栽培实践,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叶色淡,长势较旺,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成

2、穗率较高,平均成穗570万~600万/hm2。起身拔节早,株型较紧凑,剑叶挺,有干尖现象,株高8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纺锤型穗,穗大无芒,有少量顶不育,结实较好,平均穗结实31~33粒。籽粒角质,外观品质优良,千粒重45~50g[1]。接种抗性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抗-感赤霉病,抗-中抗纹枯病,中抗-感穗发芽,高抗梭条花叶病。田间表现综合抗性好,耐渍性较强,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轻感叶锈病,赤霉病零星发生。成熟期中等,熟相好。200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容重785g/L,蛋白质(干基)含量15.6%,湿面筋

3、含量33%,沉降值46.7mL,吸水率57.8%,稳定时间8.4min,最大抗延阻303E.U.,拉伸面积70cm2。延伸性169mm,籽粒硬度指数58.5,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  2产量表现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75kg/hm2,较淮麦18增产4.19%,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平均产量7944kg/hm2,较新麦18增产6.37%,增产效果极显著。  3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2~3d,在播种前10d左右做好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基本苗225万株/hm2确定种子数量,即播种

4、量。药剂拌种,1kg种子拌硫酸锌4g或2%立克莠湿拌剂15g(种子重量的0.15%),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褐腐病[2]。  3.2提高机械作业质量  耕透熟土层,并略带黄土,秸秆覆盖效果好,覆土平,耕幅不超标;耙地平,破土效果好,重耙配重150kg以上,不漏耙;开沟直,深20~25cm,宽32~35cm,绞土匀,畦面平;肥量准,不重不漏不露;播种不能在路上拐弯时必须放起落线,用种量准,行距均匀;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播深2cm左右,做到播种均匀,出苗一致;在调换品种前一定要彻底清理播种机,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3.3播种  由于该品种半

5、冬性,要尽量早播,一般在10月20—25日完成播种。行距3.6m,播14行,避免重行漏行,要求畦面平整,播行均匀、竖沟上线。  3.4及时搞好播后处理  播后48h内,清好田间一套沟,达到沟沟相通。具体要求是:每40~50m开挖一条横沟,深25~30cm,宽20~25cm,田头及低洼地块,每25m开挖一道沟,横沟撒土两边不少于5m,积土厚不得超过2cm,两边土量均匀,清沟必须两边出土敲碎撒匀。条田顶头必须在播后雨前开沟,防止路面盐土淤积田头,影响出苗,播种后清沟筑埂,田头沟埂必须方直上线。补种要求浸种补种,品种一致,到头到边。

6、  3.5合理运筹肥料  全生育期总投纯N270~285kg/hm2、P2O5105kg/hm2。其中基肥氮占总量的50%,P2O5占总量的60%。拔节孕穗肥纯氮占总量的40%,磷占40%,分2次施用(倒3叶末和剑叶露尖各1次),于倒4叶时施磷酸一铵75.0~112.5kg/hm2。在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进行根外追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3]。  3.6防治病虫草害  3.6.1杂草防除。硬草采用播后苗前化除,用48%氟乐灵1200mL/hm2+25%绿麦隆3kg/hm2进行土壤封闭,视墒情,适

7、当加大用水量,提高封闭效果。对防效差的条田及时采取茎叶处理,用6.9%骠马1200~1350mL/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应避开寒流(施用越早,防效越好)。对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重的田块施10%麦喜150~180mL/hm2,对巢菜严重的条田施巨星22.5~30.0g/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化除时,注意不重不漏、雾化良好,严禁施药机械有滴、漏现象,严禁在田间调节和试喷,防止浓度过高对麦苗产生药害或局部土壤因农药残留量高而对下茬作物的危害。所有的茎叶处理力争在冬前结束,以提高化除效果。  3.6.2病害防治。提早预

8、防白粉病、积极防治赤霉病[4]。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提早防治1~2遍,结合赤霉病防治的同时,加三唑酮防病保绿,提高后期光合能力;积极预防赤霉病,于齐穗期用第1次药,1周后用第2次药。  3.6.3虫害防治。加强对粘、麦蚜虫、纹枯病的调查,达标防治。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