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15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89-40和川育21526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  扬麦15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89-40和川育21526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 />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ID:24007386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_第1页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_第2页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中农场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lunso-special-character:line-break"> 扬麦15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89-40和川育21526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50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春性,中熟,熟期比扬麦158迟1~2d,熟相好。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片宽长,叶色深绿,长相清秀;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抗倒性强。穗棍棒形,长芒,白壳,大穗大粒,每穗36粒左右。红粒,籽粒饱满。容重高,千粒重约为42g。分蘖

2、力中等,成穗率高,有效穗数为450万穗/hm2左右。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适宜于苏皖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与河南部分地区种植。在国家3年区试中平均产量5186.55kg/hm2,在11个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2001—2003年参加江苏省弱筋小麦区域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5280kg/h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61%。2004—2005年度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450.5kg/hm2。  2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  耕透熟土层,并略带黄土,秸秆覆盖效果好,覆土要平,耕幅不超标;耙地平,破土效果好,重耙配重150kg以上,

3、不漏耙;开沟要直,深20~25cm,宽32~35cm,绞土匀,畦面平;肥量准,不重不漏不露[1]。播前晒种2~3d,在播种前10d左右做好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千粒重、适宜基本苗数确定处理种子数量即播种量。每1kg种子用硫酸锌4g拌种,或2%立克莠湿拌剂15g拌10kg麦种(种子重量的0.15%),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褐腐病。  2.2适期播种  大中农场处于苏中沿海,适宜播种期为10月28日至11月5日,生产上力争11月10日前结束。该品种抗寒性稍差,不宜过早播种。行距26cm,避免重行漏行,要求畦面平整、播行均匀、竖沟上线。播种不能在路上拐弯的必须放起落线,

4、用种量准,行距均匀;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播深2cm左右,做到播种均匀,出苗一致;在调换品种前一定要彻底清理播种机,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  2.3田间管理  播后2d内,必须清好田间一套沟,达到沟沟相通。具体要求是:每40~50m开挖1条横沟,深25~30cm、宽20~25cm,田头及低洼地块,每25m开挖1道沟,横沟撒土两边不少于5m,积土厚不超过2cm,两边土量均匀,清沟必须两边出土、敲碎撒匀。条田地头需在播后雨前开沟,防止路面盐土淤积田头,影响出苗,播后再清沟筑埂,所有田头沟埂必须方直上线。补种要求浸种补种,品种一致,到头到边。2.4科学施肥  优质弱筋小

5、麦一般需施纯氮约180kg/hm2,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7∶1∶2。基肥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2-3]。为确保其品质标准,降低籽粒蛋白质及面筋含量,应适期早播,后期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以防品质变劣。在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进行根外追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5病虫草害防治  该品种抗病性不足,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提早防治1~2遍,结合赤霉病防治的同时,加三唑酮防病保绿,提高后期光合能力;积极预防赤霉病,于齐穗期用第1次药,1周后用第2次药。加强对粘虫、麦蚜虫的调查,达标防治。硬草采用播后苗前化除,

6、用48%氟乐灵1.2L/hm2+25%绿麦隆3kg/hm2进行土壤封闭,并视墒情适当加大用水量。对防效差的条田要及时采取茎叶处理,用6.9%骠马1.20~1.35L/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但应避开寒流(施用越早,防效越好)。对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重的田块,用10%麦喜150~180mL/hm2防除,对巢菜严重的条田,用巨星22.5~30.0g/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注意不重不漏,雾化良好,严禁在田间调节和试喷[4],防止浓度过高对麦苗产生药害或局部土壤因农药残留量高而对下茬作物的危害。所有的茎叶处理力争在冬前结束。  2.6适时收获  最适宜

7、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至完熟期。人工收割和机械分段收获宜在蜡熟中期至末期进行;使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时,宜在蜡熟末至完熟期进行。留种用的麦田在完熟期收获。若由于雨季迫近,或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折穗、穗发芽等,则应适当提前收获。根据天气和小麦的成熟度及时采用机械收割,清杂和干燥,使籽粒含水量降到安全水分标准14%以下,方可贮藏或销售。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