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05075
大小:127.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浅谈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2(一)教育观念亟待转变2(二)教育路径尚需拓展2(三)教育机制有待健全2二、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一)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2(二)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安全教育有待加强3(三)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安全教育受到不良影响3(四)各界对学生校外活动安全问题的忽略3三、解决教育安全问题的对策4(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建设41.适应形势,转变安全教育理念42.结合实际,拓展安全教育路径43.建章立制,完善安全教育体系4(二)加强校外安全教育的建设61.学校与家庭联动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设62.学校与社会各
2、界联动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设6参考文献7浅谈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卢凯惜【内容摘要】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则承载着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而言,中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正确及时的安全教育不仅对中小学生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整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小学安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问题亟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随着社会各界对这一课题的广泛关注,许多教育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视角对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探讨,这些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客观地说,目前国内外对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研究内
3、容不够深入和细致。本文作者基于所在农村学校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安全教育;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校外安全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比例约百分之六十。8虽然比例上占据大多数,但农村的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却是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小孩子成长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农村所处环境及地理因素,安全教育有别于城市,在安全意识培养、行动约束、制度建设等各方面都处于较弱有待加强提高的水平。有资料及消息统计表明,每年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农村安全占大多数。中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未完全成熟,认知水平低,自
4、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弱,容易受伤害和意外事故发生。加上农村各项安全设施及教育水平受限,学校、家长、学生安全意识淡,安全教育体系都较弱,管理不到位,导致事故及伤害的频频发生。如食物中毒事件、学生溺水事件、黑校车事件、体罚事件、校园踩踏事件等外部或人为事故等等。虽然不尽是所有事故都是由于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导致,但是,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目前部分农村安全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观念亟待转变应试教育,对于深化素质教学改革、拓展
5、新课改应用路径、强调生命与安全教育交互融合来讲,是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当前,有的学校未将安全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融入常态化育人实践,存在着就安全抓安全的问题,尤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执意强调“显示度”和“话语权”等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安排专业教师,利用专门时间,实施专程教学,导致“虚功”虚做问题。有的教师要么“唯成绩是从”,两耳不闻安全事,一心只重好名次;要么守安有余,创安不足,缺乏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么对待安全战战兢兢,擅自取消社会实践活动,以“堵”代“疏”,致使安全教育内容难落实,相关活动难开展。(二)教育路径尚需拓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孕育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传承着朴素的育人理念,支
6、撑着安全教育独特化开展。当前,有的中小学将规章制度挂在嘴上,安全警句写在墙上,却忽略了安全理念的培育和教育内容的细化,未真正铭刻在中小学生心里,渗透至学习生活中。农村中小学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在安全教育路径及可利用资源上,与城市中小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的教师对中小学生安全理解能力存在着认识偏差,片面地将安全教育读本内容照搬至课堂,出现了城市安全与农村安全“两张皮”现象。有的没有将农村自然环境中的水域、地域及农活的事故防范作为教育重点,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还缺乏常态化的教育引导。(三)教育机制有待健全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预警、保障、协调等内容,各要素之间紧密相联,互融推进。近年来,虽
7、然一些农村中小学注重学生防范技能的提高,但在内外交叉、纵横相联安全信息反馈体系的完善上,办法不多、措施乏力,并且以微视频、微课程、微电影、微信、微博为载体的安全教育预警测评机制尚未构建。在安全教育的保障方面,一些农村中小学注重在教学、制度、经费、监督的“点”上下功夫,未将各要素综合为一体,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保障功能。有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学生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齐抓共管氛围不够浓厚,与其他学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