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0011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思考 摘要: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这条走廊是壮、苗、白裤瑶、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广西在全面推进桂林、北部湾、巴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的世遗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利用,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促进石山地区各族人民
2、尽快脱贫致富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少数民族文化带 广西环江喀斯特与贵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然连成一体,保存了从高原喀斯特逐渐过渡到低山丘陵喀斯特而构成的完整形态谱系。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同时,这一走廊所涉及的广西南丹、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融水、三江等县都是少数民族县份,是壮族、
3、苗族、白裤瑶族、仫佬族、毛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奇特,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到目前为止,广西已全面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这对于推动广西旅游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以上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的世遗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建设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打造广西旅游升
4、级版、促进石山地区各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指出,广西要全面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但广西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能仅停留在三大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应当着眼
5、于长远,及时跟上旅游强势发展的步伐。环江喀斯特申遗成功,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这一走廊所涉及的广西南丹、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融水、三江等县都是少数民族县份,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黔桂世遗走廊和少数民族文化带所在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品位独特。它既与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有差异性,也与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区有差异性,是广西不可多得的世界自然遗产的世宝,又是黔桂不可多得的九个少数民族汇集地。因此,充分利用如上优势,建设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
6、的地,对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推动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石山地区各族人民尽快脱贫奔小康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产业,也是惠及民生的富民产业。罗城、环江、融水、三江4个县仍然是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虽然南丹、宜州、金城江区不列入新一轮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但贫困人口仍然还有相当数量,据2013年统计,7个县287、31万人中,按新的贫困标准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有75、47万人,点总人数的26、3%
7、①。这些地区大多数处于喀斯特石山地区,扶贫攻坚难度大,任重道远。建设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可以缓解旅游区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的双重压力,加快石山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繁荣。同时,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的人群增进互信、共识和谅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有利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全人类极其珍贵的共同财富,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申报
8、使遗产能够得到更加全面、长远的保护,使遗产得到永续利用。建设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可以让国内外游客真实地认识黔桂世界自然遗产地,感受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独特的民族文化,增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相关规定和国务院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执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对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