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76607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向来有文道之争、文白(文言、白话)之争、文语(书面语、口语)之争,但不曾有过语言思维之争。没有争论,未必表明人们都统一了认识。一种可能是关心这个问题的人还不太多,思考还不够深入;另一种可能是,思维训练尽管重要,但在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无指标可衡量,怎么检查我搞了还是没搞?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只是近十多年的事,但是它所反映的却是一条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不过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它,当然就谈不上自觉地运用它了。一、语言与思维的亲缘关系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2、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它产生于社会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一旦与社会隔绝,就会既丧失思维能力,又丧失语言能力。作为心理现象的思维和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都是以社会作为自己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狼孩之所以不具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正是他远离人类社会的结果。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都以人脑为依托,以人脑正常的生理机制为基础,以社会交际为前提,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对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属性有了粗浅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二者的关系。1979年
3、,周建人先生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了“思想先于语言”的观点,[1]这是国内学术界首次针对斯大林于50年代初期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论述的一个偏颇观点:“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谈到同语言的‘自然物质’不相联系的思维,才会谈到没有语言的思维。”此后十余年来,思维先于语言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赞同。限于篇幅,笔者不想就此展开论证,只举出两个事实来证明周建人先生论断的正确:其一,儿童在学会说话(通常在两岁左右)以前,已经能用手势、表情、哭声等来表达许多要求,从五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把玩具进行分类了;其二,古今中外都有大作家发出“语言的痛苦”的慨叹。我们平常
4、人说话或作文,也常常感觉到“辞不达意”,可见人的思想都要通过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是不容易办到的,因此语言对思想的表达大都只能是“近似值”。如果认为“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那么上述两个事实便不可理解了。从“思维先于语言”的基本观点出发,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可作如下理解:1.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然而,语言却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
5、。古人所云“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思维制约语言人们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静态的语言就成了动态的言语。在“言语”这一思维的物化体中,思维是内核,语言符号是外壳;思维处于主导方面,支配和制约语言,语言从属于思维,作为运载工具为思维服务。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下,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表现为说话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不严密,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缺少照应;思维方法片面,表现为说过头话、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等。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6、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3.语言对思维起加工作用语言对思维的表达,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思维具有非离散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所谓非离散性,是指“思维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时候,对象的各种要素在思维中互相渗透、连接,无法分解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单位”[2]。所谓非线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形成明确的先后次序而有条理上要步步展开”[3]。而语言则恰恰相反。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必须把处于非离散状态的思维分解为一个个清晰的单位(即言语的层次),并将其纵横交织的内容纳入在时间意义上展开的直线轨道(即语句的先后次序)。语言的长处弥补了思维
7、的不足。由此可见,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言语理解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思维训练。综上所述,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他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二、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结合点如果说,数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