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ID:2677611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_第1页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_第2页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_第3页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_第4页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摘要]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87-2006年的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推断出制造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建立制造业技术进步与RD投入、技术引进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观测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正在逐年增加,即制造业技术进步在不断提升;RD投入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制造业;TFP;RD投入;技术引进    一、引言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

2、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实现现代化、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中,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制造业、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自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技术进步就成为经济学一个持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分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后者具体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技术进步

3、的提升,即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在经济全球化下,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既有国内的因素即自主研发,同时还有国外的原因即国外技术引进。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国外技术都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技术知识存量,并且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金雪军等,2006)。本文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内外的文献回顾;第二部分是计量模型设定、指标选取、数据的来源;第三部分是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技术进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各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技术进步的研究则是在经济增长理论

4、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荷兰经济学家Tinbergen首先在生产函数中增加了一个用以表示生产效率的时间趋势,由此开始了技术进步的理论、方法、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Solop;D投入增加了我国技术知识存量,且具有规模报酬的功能,但是,目前我国由技术知识存量转化为技术进步的效果还有待于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市场的导向功能,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刘彬等(2006)认为目前我国现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的力度,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企业的增长严重依赖要素的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只有加强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

5、,促进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卜晓莉(2007)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国内研发资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提高研发效率;国内研发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还有助于国外溢出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并使国外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从而间接提高技术进步的水平。李光泗等(2006)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进行研究,认为1990-2004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未表现出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  技术引进是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李俊霖(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国内的研发投入和通过FDI渠

6、道发生的国外技术引进。周斌等(2000)对上海的技术进步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技术引进大大提高了上海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技术进步。李光泗等(2006)就技术引进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作用进行研究,发现1990-2004技术引进对江苏省的技术进步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同时未表现出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吴先聪等(2007)对四川的技术进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对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不十分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出的时滞效应、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质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是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综上研究,目前国内从技术引进和R

7、D投入角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研究的文献还不多,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进行研究目前还未见到。为此,本文从技术引进和RD投入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计量模型及指标数据  (一)TFP的估算  对Cobb-Douglas生产函数Yt=ALtαKtβeμt(其中Yt、Lt、Kt分别为第t期的产出、劳动投入以及资本投入,α、β分别代表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两边取对数得:  lnYt=lnA+αlnLt+βlnKt+μt(1)  我们采用1987-2006年全国制造业增加值(Y)作为衡量产出的基本

8、指标,并按1987=100的工业品价格平减指数进行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